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①,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②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③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是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言易也。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①启:这里指启发晋国的贪心。②昭、穆: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虢仲、虢叔俱为王季之子。③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是晋献公的曾祖、祖父,但后来献公尽诛桓、庄之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虞公许之 许:答应,允许   C.虢,虞之表也 表:屏障,藩篱   D.而明德以荐馨香 明: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神其吐之乎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宫之奇以其族行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宫之奇“远见卓识”的一组是(3分)   ①宫之奇存焉 ②宫之奇谏,不听   ③虢亡,虞必从之 ④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⑤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⑥非德,民不和   A.③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侯吞并虢国和虞国颇显手段:一方面用宝物作诱饵;一方面不顾同宗亲情,心狠手辣。   B.宫之奇看出了晋侯的阴谋,极力劝谏虞公不要借道,显示其远见卓识,结果也得到证明。   C.文章主要以问答对话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反映了《左传》擅长以事说理的特色。   D.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3分)   (2)臣闻之,鬼神非人是亲,惟德是依。(4分)   (3)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3分) 试题答案:三、(12分,每小题3分)   9.(3分)D(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明德即使德明,意谓修明德行。句子中“明德”与“荐馨香”构成并列关系,均为动宾短语;注意与前一句“明德惟馨”中“明德”不同。《屈原列传》中有“明道德之广崇”的句子,其中“明”是形作动,“阐明”之意。)   10.(3分)B(B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出自《六国论》。A于,介词,比 / 介词,跟、同,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C其,副词,表反问,难道 / 副词,表祈使,还是,出自《烛之武退秦师》。D以,动词,率领 / 连词,因为,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   11.(3分)A(“远见卓识”指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③④⑥全出自宫之奇之口,直接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①是晋公因宫之奇还在虞国而对假虞灭虢的担心,可以从侧面表现宫之奇的见识和才能;②侧重写宫之奇劝谏的结果,不过他劝谏也表现了他的眼光和见识;⑤是《周书》中的话,本身不能表明宫之奇的远见卓识。)   12.(3分)C(《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善于用精练的语言叙写复杂的历史事件,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人物言行、心理。应该是长于叙事,而非“以事说理”。高中教材上的《烛之武退秦师》和读本上的《郑伯克段于鄢》等文,可作比照。)   四、(24分)   13.(10分)(1)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评分点:“甚”译为“过分”,“再”译为“第二次”,“其……乎”译为“怎么可以……呢”或“难道可以……吗”。) (3分)   (2)我听说,鬼神不会随便亲近什么人,而只是依照人的德行(施加恩泽)。(评分点:“闻”译为“听说”,“非人是亲”译为“不会随便亲近什么人”,“惟德是依”译为“只是依照人的德行”。) (4分)   (3)晋国军队回师途中,在虞国安营驻扎,于是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评分点: “馆”译为“驻扎”,“于虞”介宾短语后置译到谓语前,“遂”译为“于是”、“就”。)(3分)   【参考译文】   晋国大夫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晋公说:“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外库里一样。”晋公说:“宫之奇在那里。”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即使他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讨伐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这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告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藩篱。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它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让它扩展,敌军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谚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这种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太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是周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对王室有过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晋国竟然准备灭掉虢国,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桓叔、庄伯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却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 而受宠的人威胁到自己时,尚且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灵必定会依据这些来保佑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会随便亲近什么人,而只是依照人的德行施加恩泽。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黍稷并不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就不肯享用祭品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攻取虞国,而且修明道德,用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灭虞就在这一次,晋国不必再发兵了。”   这年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国军队回师途中,在虞国安营驻扎,于是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