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22分)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远涉椒③板。有土坏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嗌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 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脉怒坼,赫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懂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之二虫又何知   B. ①始焉欣欣,继焉索索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C. 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②吾尝跂而望矣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 (3分)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 莫辨瀛海   ⑤齦腭摩天,崭绝中断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9.翻译(10分)   ①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3分)      ②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分)      ③今之其地矣, 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4分) 试题答案:5.B(治:准备.【要点归纳】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   6.B(A项,①动词,“到”。②代词,“这”。B项,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C项.①同"以前" "以上"的"以",表 界限,②介词,译为“用、拿”。D项,①表因果,②表修饰。【方法指导】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7.C(①尚未登山,③是传说。【方法指导】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8.D(A项,第一次不是由于船夫的欺骗。B项,友人并未阻挠。C项,原文是已经下山,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解题探究】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9.译文:   ①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   ②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   (翻译点:①驻足,停留。②时,不时,时时,经常;名,叫出,说出。③之,到;探历,探访游历。每错译或漏译上面的一个点,扣1分)   【方法总结】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 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赶上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 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不敢移动,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 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 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