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衢温5+1”联盟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我国宋元时期某著作中写道:“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 ) A. 乙烯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说明红柿成熟,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这种“气”是指乙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下列对红眼和白眼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种性状 B. 两种性状 C. 两种表现型 D. 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识记相对性状的定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果蝇的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眼色是一种性状,A正确; B、红眼和白眼同属于眼色这一性状,B错误; C、红眼和白眼属于眼色的不同表现型,C正确; D、眼色中的红眼和白眼表现型不同,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B 【点睛】该题的易错点是相对性状的定义,相对性状是指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如题中所说的红眼和白眼属于同属于眼色这一性状,是它的不同表现类型。 3. 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 B.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能调节温度 C. 水是生物体内酶促反应的环境 D. 可作为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维生素D属于脂质,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A错误; B、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加热时,水的温度上升的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的氢键,热能必须先将氢键破坏才能使使分子运动变快,温度才会上升,所以要使水从液态变成气态,需要更多的能量,B正确; C、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故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C正确; D、水可参与细胞的代谢反应(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消耗水;呼吸作用既能产生水;也需要消耗水)、运输营养物质和作为某些代谢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D正确。 故选A 4. 下列各组物质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DNA、尿素、氨基酸 B. 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Na+ C. 葡萄糖、胰岛素、K+ D. 呼吸酶、抗体、H+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的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葡萄糖和K+属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胰岛素属于细胞的分泌物,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C。 5. 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游离型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常被运输至胞外 B. 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合成果胶物质,参与细胞壁形成 C.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核糖体分为两种,游离核糖体和固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游离在胞质中,合成胞质蛋白;固着核糖体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分泌蛋白和各种膜蛋白及膜性细胞器蛋白。 【详解】A、游离型核糖体合成的是大多是胞内蛋白,即合成后在此细胞内部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如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及细胞质基质中的酶,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常被运输至胞外,A错误; B、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参与果胶和纤维素的合成,参与细胞壁形成,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层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作用是可以扩大酶的附着位点),线粒体又称“动力车间”,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的网络结构,其在维持细胞形态、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6. 下列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与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有关 B. 衰老细胞含水量下降,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小 C. 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不会引起炎症 D. 癌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均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从遗传物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的结果,A正确; B、衰老细胞含水量下降,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 C、细胞凋亡是正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不会引起炎症,C正确;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均增强,D正确。 故选B。 7. 植物的开花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调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菊花等短日植物一般在夏末或者秋冬开花 B. 光敏色素感知光信号后可能通过成花素传递信息 C. 植物体感受光周期变化和低温刺激的部位是叶片 D. 光周期和低温作为信号影响开花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不少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系,菊花等短日植物一般在夏末或者秋冬开花,A正确; B、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主要接受红光和远红光,光敏色素感知光信号后可能通过成花素传递信息,B正确; C、植物体感受光周期变化的部位是叶片,叶片感受到光周期刺激后,把相关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茎尖或叶腋处),感受低温刺激的部位一般在茎尖,C错误; D、光周期现象及低温影响植物开花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长期的进化,适应相应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8. 实验材料的选择对科学的研究尤为重要,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瓜是一种含糖量很高的水果,西瓜汁是还原糖检测的良好材料 B.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其为闭花授粉植物,杂交过程无需套袋操作 C. 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是因其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 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西瓜是一种含糖量很高的水果,但由于西瓜汁有颜色会对实验中的颜色变化造成干扰,因而不是还原糖检测的良好材料,A错误; B、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纯种,这是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但其在人工授粉过程中作为母本的豌豆是需要进行套袋操作的,B错误; C、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是因其细胞在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其形状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不是其作为本实验观察材料的关键,C错误; D、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便于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9. 取A、B两个透析袋(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大分子无法通过,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再将透析袋置于清水中,A组向清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B组向清水中加入适量本尼迪特试剂,静置一段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透析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B. A试管透析袋外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C. B试管透析袋外出现红黄色沉淀 D. B试管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出入透析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宏观上,水分子总是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2、用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葡萄糖等小分子则能透过。 【详解】A、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大分子无法通过,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没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A组向清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碘-碘化钾能进入透析袋,透析袋外溶液颜色逐渐变浅,B正确; C、还原性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红黄色沉淀,在B试管中,虽然葡萄糖能通过透析袋而进入清水中,但因没有进行水浴加热,所以B组在清水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B试管透析袋外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C错误; D、羊皮纸、玻璃纸等都属于半透膜,半透膜上没有蛋白质,易化扩散是顺浓度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因此葡萄糖出入透析袋不是易化扩散,D错误。 故选B。 10.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需要突破“空间障碍”和“语言障碍”。科学家提出突破以上两大障碍需要两种关键物质,前者能将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后者既能识别碱基序列,也能识别特定氨基酸,以实现碱基序列向氨基酸序列的转换。这两种关键物质分别是( ) A. DNA、mRNA B. mRNA、tRNA C. mRNA、rRNA D. tRNA、r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少数酶是RNA等。 【详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是m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同时其也能转运氨基酸,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C. 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合成一种抗体 D. 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淋巴细胞都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