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原卷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学年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部分(共50分,共25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关于该省简称“鲁”而非“齐”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鲁在周代各诸侯国中,是“宗邦”“望国”。该学者认为山东简称“鲁”是因为(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度 D. 声望高 2. 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秦朝的政治制度( ) A. 中央集权 B. 皇帝独尊 C. 皇位世袭 D. 皇权至上 3. 浙江,简称“浙”,历史悠久。请将下列浙江行政区划图按历史发展先后排序( ) A. ②③④①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4. 研究发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美国总统制情有独钟,但在《临时约法》中却以法国政体为蓝本。这一转变表明( ) A. 革命派的建国范式发生了变化 B. 法国的政体更适合中国 C. 孙中山的个人追求发生了变化 D. 美国的政体仍有历史局限 5. 这种带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商量办事等浓郁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融合的“天才创意”,也是其长期执政的秘密所在,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材料所讲的政治文明的贡献是指(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李氏皇族定为一等,外戚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到了武则天时期,在新兴庶族地主主持下,重新编撰的《氏族志》中将武氏定为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 受到科举制的影响 B. 门第观念的根深蒂固 C. 武则天的强势推动 D. 九品中正制的部分恢复 7. 明代,官员考核制度中有一项规定“三年一考,九年三考,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定黜陟。”请问该项考核制度是( ) A. 考满 B. 考察 C. 上计 D. 稽查 8. 近代中国有一部法案这样规定:凡中华民国国民,均有考试资格。参加高等文官考试需要具有以下资格:具有教育部承认的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者拥有国立或经立案的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证;或有同等学力或有专门技能或著作者,审查合格。下列关于该法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 B. 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C.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D. 标志着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9. 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人员中属于干部队伍的是( ) ①政协委员 ②国企高管 ③文联主席 ④公办中小学教师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后,晋国叔向写信责备子产公布刑书会使得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礼仪道德。然而,仅23年后,叔向自己的祖国即晋国的赵鞅、荀寅也“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由此可以看出( ) A. 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B. 法治战胜了德治 C. 刊布刑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D. 叔向言行不一 11. 《唐律疏议》里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定位“十恶”,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体现唐朝法律( ) A. 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B. 开始儒家化 C. 受到理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 开始引经入律 12. 下列不属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和思想控制的是( ) A. 《圣谕十六条》 B. 《永乐大典》 C. 大兴文字狱 D. 《圣谕广训》 13. (康熙)谕曰:“朕惟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会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未也。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下列不属于康熙目的的是( ) A. 开化民智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重视基层教化 D. 国家治理着眼于教育和引导 14. 马丁·路德曾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使是天使。凡不能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由此可知( ) A. 改革后的基督教具有排他性 B. 宗教改革反对权威 C. 宗教改革具有阶级局限性 D. 马丁·路德向往独裁 15.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 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的权利。这反映了( ) A. 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B.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D.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重要里程碑 16. 雍正曾说:“中国(此指汉族地区)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哪些属于“塞外一统极盛于我朝”的原因( ) ①设置宣政院 ②联姻 ③平定叛乱 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 《明史》记载,洪武四年,朱元璋曾跟他的大臣们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并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列为不征国。材料主旨意在说明明代对外关系( ) A. 由开放走向封闭 B. 坚持以和平交往为主 C. 对外贸易转向以陆上贸易为主 D. 区别对待其他国家 18. 在拿破仑执政后期,当他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后,法国所进行的战争,已经不是给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而是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战争负担和苦难。因此,曾经获得部分解放的人民不希望法国再来压迫他们。材料旨在说明( ) A.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 拿破仑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C. 拿破仑战争没有真正打破欧洲人民的封建桎梏 D. 拿破仑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9. 维也纳体系建立半个多世纪后,俾斯麦对来访的日本使团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谓之保全列国权利之准则,然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更动;若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固无常首之事”。由此可知,当时的国际关系( ) A. 深受国际法的影响 B. 基本局限于欧洲 C. 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D. 实际上并不采用国际法 20.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的是( ) A. 《国际联盟盟约》 B. 《非战公约》 C. 《巴黎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21.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 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 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 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 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22.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 )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不结盟 23. 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这个理论的提出,表明( ) A. 当时的国际势力三足鼎立 B. 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C. 中国外交开始走向结盟 D. 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24. 5次出访、两大洲、8个国家、4场国际会议、百余场双多边活动,这一组数字串联起了2019 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各地留下的足迹。材料表明( ) A. 中国积极开展周边外交 B. 中国积极开展大国外交 C. 中国国际地位仍然很低 D.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5. 在英国议会的授意下,来自北美八个殖民地的代表召开会议,商讨由英国议会在北美设立殖民地“中央政府”,全权处理殖民地事务,以对抗法国的扩张。为促使各殖民地通过这项决议,1754年富兰克林创作了这幅漫画。但是在随后的二十年中,这幅漫画一再被报纸广泛登载,用以表达各种意图,例如反印花税、反英国殖民主义、呼吁北美独立战争等。“肢裂的蛇” 这一形象俨然已成为殖民地时代美国社会状况的形象代言,反复被人引用。在今天,这幅漫画的意图常被解释为富兰克林号召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反对英国。由此可以看出( ) A. 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更多史料的佐证 B 历史解释往往与历史事实相违背 C. 相同的史料随着时代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D. 历史记录是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共 4题,26、27题各10分, 28、29题各15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 20 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定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材料二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有 184 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加以拒绝。 ——许跃宇:《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1)结合所学分析两则材料中变法运动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概括总结中华民族延绵不绝、 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变法的成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劳动者阶层的第三等级——市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的殿堂,成为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之一。而国王则明显地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但封建诸侯、教会贵族和城市市民又各有独立性的地方权利,国王利用三者间的矛盾制约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而封建诸侯,或教会贵族,或城市市民,也利用国王同其他方的矛盾,来约束国王。 ——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