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析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油分析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 客户关系管理内涵与目标 1、客户关系管理内涵 客户关系管理指企业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为发现客户、获得客户、维系客户和提升客户价值而开展的所有活动。 2、客户关系管理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目标是在产品、管理与营销同质化的背景下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客户关系差异,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和帮助客户获利来留住客户,提升客户价值,使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快速普及,同类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由于企业间在营销策略上相互模仿,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之间在营销策略上也难以形成显著差异,造成客户转换成本低,转换行为就会经常发生。企业仅仅凭借良好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同质化的营销策略并不能达到留住客户的目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通过提高服务水准和质量信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实现相互信任和愉快合作,在诸多无形之处建立差异以构筑竞争者难以逾越的屏障。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将客户看作是销售的对象而非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组织而非内部的成员;传统的企业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管理,并不包括对企业外部客户的管理。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将外部的客户视同企业内部的成员,将“管理”对象从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扩大到了外部的客户,要求客户关系管理人员要像了解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一样了解客户资源,像管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一样管理客户资源。 二、 顾客忠诚 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异。所有市场的共同点是,随着满意度的提高,忠诚度也在提高。但是,在高度竞争市场(如汽车和个人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之间的忠诚度有巨大差异;而在非竞争市场(如管制下的垄断市场——本地电话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 尽管在某些场合,顾客不满意并不妨碍顾客忠诚,但企业最终仍会为顾客的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和得到顾客忠诚的。 三、 除了简单地吸引和保留住顾客,许多公司还希望不断提高其顾客占有率。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赢得大量顾客的部分业务,而是争取现有顾客的全部业务。例如,通过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或说服顾客购买更多的本公司产品,或向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交叉销售别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所属产品类别中更大的顾客购买量。仪器仪表行业概况 仪器仪表是根据各种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原理对被研究对象(被测量或被控量)进行检测、显示、观察、控制的器具或装置的总称。狭义上来说,仪器仪表是用来观察、检测某种物理参数,计算各种参数数据并显现的设备;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具有信号传递、数据处理、自动控制和报警等功能。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加工制造简单的低端产品,比如测温、测压、流量、显示和控制调节仪表等产品;第二阶段,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并实现自主创新;第三阶段,自行研发高中档产品,其基本性能和功能与国外产品接近,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第四阶段,在一些科学实验精密仪器、精密检测仪器、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采用的高档产品领域有所突破,但占比较少。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上海仪器仪表工业协会数据,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2019年4,451家,与2018年4,355家相比略有增加。根据Wind数据,2014年至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8,185.67亿元增长至9,558.40亿元,2018年由于贸易战及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降低至8,091.6亿元,2019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242.64亿元。总体来看,仪器仪表行业运行情况较为稳定,随着未来经济状况的好转及贸易摩擦减弱,仪器仪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会随之上升。 四、 分析仪器仪表行业内市场竞争格局 (一)行业客户多样,产品技术原理、制造技术区别大,细分市场分割特征明显 分析仪器作为专用设备,在电力、石化、制药、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异的功能要求造成了多样繁杂的分析仪器仪表种类,即使是同样功能的分析仪器,具体到每个行业,又有不同的要求。各类分析仪表仪器之间的原理、设计、制造等有较大区别,每一款分析仪器涉及的专业知识广而深,导致自主研发和市场开发的难度非常大,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繁杂多样的下游需求结构和技术壁垒造成了行业细分市场分割特征明显。在细分领域中,常有1~2家技术优势、服务较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总体企业市场规模仍普遍较小。国内还缺乏综合性横跨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地位的仪器仪表供应商。 (二)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差距明显,高端领域国际品牌占优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技术实力与国外厂商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创新能力偏弱,集中度较低,关键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国内仪器仪表应用市场的国产高端仪器持有率相对较低,国际品牌如哈希、赛默飞等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hemical&EngineeringNews》发布的2018年全球仪器企业榜单,在前20家企业中,有8家是美国企业,7家来自欧洲,5家企业位于日本,中国企业没有入选。但另一方面,入选企业基本是综合性仪器仪表企业,横跨多个领域,而国内企业基本局限细分领域也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原因。 (三)国内技术发展迅速,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促进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快速发展,化增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及科技实力的提升,仪器仪表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外技术差距越拉越小,在某些方面已开始比肩国外先进技术。随着国内分析仪器仪表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产品开发。另外,国外领先产品售价较高,同时电力尤其是核电、铀矿、军舰等领域,出于安全考虑,也积极对接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此外,近两年国际形势变化剧烈,很多企业客户其是大型国企,出于长远考虑,积极响应的号召,尝试和购买行业内技术实力强品牌好的国内企业优质产品,未来,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有望进一步推进仪器仪表的,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五、 电力行业对分析仪器的需求影响 (一)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火力发电占据重要地位 电力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工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2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201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1亿千瓦,同比增长5.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119,055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35,640万千瓦,核电装机4,874万千瓦,风电装机21,00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468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占比59.22%,占比最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火电发电装机容量相比其它发电方式,是占比最高的发电形式,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力量。 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约在0-2.8%左右,考虑国家进一步在两新一重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快速回暖,未来三年我国用电量将恢复至中速增长,2022年预计达到8.18亿千万时,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1-9.5万亿千瓦时。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短期内难以改变,发电又是煤炭最清洁、最高效的利用和转化途径,而且煤电成本优势明显,较长时期内煤电占主局面仍将持续。目前国家对煤电控制的是新增煤电,存量煤电机组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后仍然是我国目前的主力发电机组。鉴于分析监测仪器在火力发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火力发电行业的稳步运行将对分析仪器仪表产生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主要包括新建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以及现役机组的升级改造两大块需求增长领域。 (二)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发展带动分析仪器的需求增长 火电厂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参数达到或超过临界压力以上的机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未来我国的火电建设也将主要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60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60万千瓦级超临界CFB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同时提出要全面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机组设计、制造技术;以高温材料为重点,加快攻关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究开展中间参数等级示范,实现发电效率突破50%。推进自主产权的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CFB发电技术示范。 (三)火力发电企业现役机组的升级改造将带动分析仪器的需求增长 未来火力发电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在设备升级改造方面需求巨大,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其中:2017年前总体完成东部11省市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煤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前基本完成中部8省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前完成西部12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分析监测仪器在火力发电节能减排工作中起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在线检验,及时准确反映水汽品质的真实情况,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数据保障。火力发电企业的设备升级改造将对在线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等仪器仪表以及成套分析监测解决方案产生稳定的需求。 (四)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生物质发电凭借资源可再生的独特优势成为各国应对石化能源枯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受推崇。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了2030年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16年3月,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积极开发沿海潮汐能资源。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700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750万千瓦,沼气发电50万千瓦。 在农林资源丰富区域,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推进生物质直燃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西部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在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随着国内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纷纷启动建设。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产业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达到2,254万千瓦,同比增长26.6%;我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473万千瓦;我国生物质发电量1,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从我国能源结构以及生物质能地位变化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生物质能发电持续快速增长,生物质能装机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具体表现为:2019年我国生物质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上升至2.84%和5.45%。生物质能发电的地位不断上升,反映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