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芯片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通信芯片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 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 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 二、 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布 集成电路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EDA软件等工具和IP授权的企业,以及为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提供光刻机、刻蚀机等硬件设备和硅片、光刻胶、掩模版、电子气体等材料的企业;产业链中游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系统或设备厂商,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 三、 有线宽带接入网行业概况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公用电信网可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国际上倾向于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称为核心网,相对于核心网的其他部分称为接入网。接入网用于连接电信运营商局端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主要实现数据传输、复用和路由、交叉连接等功能,以完成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宽带接入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目前核心网基本采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速度较快,因此,作为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便成为了制约宽带网络发展的瓶颈。按照所用传输介质的不同,接入网可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其中,有线接入网又分为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和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包括蜂窝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不同形式;按照传输带宽的不同,接入网又可分为宽带接入网和窄带接入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宽带接入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窄带接入网目前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全球主流的有线宽带接入方式有三种,分别为电话铜线接入(DSL)、光纤接入(FTTH)和同轴电缆接入(Cable),其中,DSL接入方式采用普通双绞铜线(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FTTH接入方式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Cable接入方式主要使用有线电视同轴线作为传输介质。 四、 无线WiFi技术演进情况 WiFi技术是一个创建在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1997年,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了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工作频率为2.4GHz,改变了用户的接入方式,但数据传输速率仅有2Mbps。随着用户对传输速率要求的提高,1999年,IEEE发布了802.11b标准,运行在2.4GHz频段,传输速率可达到11Mbps,同年,IEEE又补充发布了802.11a标准,采用了5GHz工作频段,并开始采用OFDM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54Mbps。2003年,802.11g标准在802.11b标准的基础上发展产生,仍工作在2.4GHz工作频段,但加入了OFDM技术,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ps。 对WiFi影响较大的标准为2009年发布的802.11n标准,该标准首次引入MIMO技术,并可以同时工作在2.4GHz和5GHz频段,支持最多4根天线4空间流,支持40MHz的信道捆绑技术,以提高带宽。802.11n标准在40MHz频宽下单空间流理论最大带宽为150Mbps,因此4空间流最大带宽可达到600Mbps。 2013年,IEEE又发布了802.11ac标准,在5GHz的信道上进行了优化,支持80MHz频宽,并采用了更高阶的调制解调技术,80MHz频宽下单空间流理论最大带宽为433Mbps,4空间流可达1.73Gbps的传输速率。 2019年,802.11ax标准(被WiFi联盟命名为WiFi6)正式发布,采用2.4GHz和5GHz工作频段,同时采用MU-MIMO技术、OFDMA技术和更高阶的调制解调技术(1024-QAM)等,理论可实现9.6Gbps的超高传输速率,具有更低的时延,并能满足高密度、高容量无线接入业务和更多物联网终端的需求。 目前,802.11ac标准(即WiFi5)仍为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标准,而802.11ax标准的应用推广也在不断加快。 五、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 (一)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供需严重不匹配,巨大的供需缺口意味着集成电路产业巨大的成长和空间,持续旺盛的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智能终端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下游市场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也持续扩大。 通信芯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电子部件,下游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积极的发展前景,将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尤其是通信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集成电路国产化趋势加速,产业链日趋成熟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行业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近年来,在集成电路自主可控战略的指引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终端应用的生态链已经逐渐形成,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封装测试行业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为国内采用Fabless模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并有利于通过发挥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工艺、产品质量、价格和供货速度上的竞争力。 (三)积极的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 集成电路行业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愈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发展势头迅猛,已发展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巨大的市场需求、稳定的经济发展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等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国家多次颁布行业政策法规,鼓励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力争早日实现高端芯片国产化,摆脱进口依赖,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力度空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正式落地,2020年7月下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继续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多方面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予以支持,为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 有线宽带接入网行业市场情况 在不同宽带接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宽带用户分布特征和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所使用的主要宽带接入方式也各有不同。根据Omdia统计,2019年全球采用DSL、FTTH和Cable三种接入方式的终端设备销售收入分别为33.05亿美元、40.83亿美元和33.65亿美元,合计约为107.54亿美元,其中,铜线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收入占比为30.73%。 从不同接入方式的市场规模变动情况来看,根据Omdia统计,2013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DSL接入终端设备销售规模自2013年的30.25亿美元持续增加到2017年的38.37亿美元,随后2018年和2019年出现下滑,但仍高于2014年和2015年的水平,且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31%左右;光纤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规模自2013年的29.29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52.38亿美元,主要是由我国大力发展光纤接入所带动,但自2017年开始市场规模持续下滑,并于2019年降至40.83亿美元;Cable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规模则在2014年达到33.01亿美元的高点后开始下滑,但自2017年开始回升并在2019年回到与2014年相当的规模。 在地区分布方面,不同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化特征。其中,亚太地区以FTTH接入方式为主,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以DSL接入方式为主,北美地区以Cable接入方式为主。 在亚太地区,近年来光纤接入发展较快,最主要以我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家为主,例如我国的光纤渗透率在9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接入市场。而东南亚、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仍然在大比例使用DSL接入,并同时沿着DSL技术标准进行产品演进,例如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络建设方NBN已在澳大利亚部署了G.fast技术。中东及非洲地区,DSL接入始终为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该地区也是铜线接入终端设备最主要的市场。目前,欧洲主要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及荷兰等,光纤网络覆盖率均远低于亚洲国家,其中,英国、德国的全光纤网络覆盖率仅为10%左右,铜缆接入基础设施仍普遍存在且占比较高。根据Omdia统计,2013年-2018年,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铜线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收入持续保持增长,从11.00亿美元增长至22.68亿美元,且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比持续提高,从51.79%提高至68.60%,同时,占全球铜线接入终端设备销售收入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年,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铜线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收入约为20.88亿美元,占全球铜线接入终端设备销售收入的比例为63.20%。总体看来,2013年-2019年期间,该地区DSL接入市场实现了年均11.27%的增长。在北美地区,Cable接入在较早时期便已成为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也是该地区当前主要发展的技术领域。根据Omdia统计,2013年以来,北美地区Cable接入终端设备的销售规模从15.25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2.53亿美元,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也从58.66%提高到2019年的65.36%。 综上,目前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宽带接入方式,并持续进行长期技术演进,不同接入方式之间不存在被替代的情形。未来几年,由于铜线接入技术始终在不断演进,并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宽带接入要求,因此,其仍将是全球重要的有线宽带接入方式,并保持相当的市场规模。 近年来,铜线接入技术始终在持续演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