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健康用药行业现状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两性健康用药行业现状分析 一、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 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 (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 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 (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 (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 (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 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 (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 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 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三)有效性原则 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二、 医药行业销售网络建立与管理壁垒 对于医药代理运营业务而言,销售渠道的拓展及销售网络的建立是进行医药代理运营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医药生产企业代理运营权的核心资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差异性大、药品医疗及零售终端众多且具有区域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建立遍及全国的医药产品营销网络需较长时间、资源的积累,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销售网络壁垒较高。同时,对于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及营销渠道需要较强的管控能力及持续维护支持,渠道管理及维护成本较高。 三、 我国医药产品终端销售额及其分布情况 随着我国在医疗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医药商业活跃度迅速提高,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发展态势。根据目前医药市场特征将药品终端细分为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第一终端为公立医院终端,下分城市公立医院市场和县级公立医院市场,第二终端为零售药店终端,下分实体药店市场和网上药店市场,第三终端为公立基层医疗终端,下分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市场和乡镇卫生院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从实现药品销售的三大终端的销售额分布来看,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2019年占比为66.6%,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2019年占比为23.4%,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近年有所上升,2019年占比为10.0%。 四、 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 (一)老龄化城市化和居民支付能力及慢性病患病率提升将加大药品需求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城镇化等人口结构性因素、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是我国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居民收入的提升加强了医疗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加剧也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①人口的增长与老龄化,促进用药需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40,005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2.57%,较2010年的8.87%上升约3.7个百分点,人口总数的不断扩大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促进药品需求。 ②农村人口城镇化,卫生保健意识提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使得大量的乡村人口迁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49.95%上升至2019年的60.60%。城镇的医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同时迁入城镇的人口卫生保健意识会提升、同时收入水平也会相对提高,这将提高我国公众医药消费的整体水平。 ③居民收入的提升,加强医疗支付能力,提高药品消费能力。2013年至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467元增长至43,834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30元增长至17,131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90%。 国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国民医疗卫生开支的增加。2019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达4,702.79元,较2009年的1,314.26元上涨超过两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3.60%。随着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支付能力的上升,药品消费能力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国家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2008年至2017年,财政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速远高于公共财政总支出增速,显示各地对医疗投入的持续加大。 根据《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将从2015年29.27%下降至28%左右。未来个人用药经济负担的降低,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医疗保健和用药的需求,为整个医药行业长远的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三)相关制度标准的实施及监管的加强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为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医药产业整合升级,我国颁布实施了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规定医药行业准入条件,对医药企业在组织结构、过程管理、厂房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严格明确的要求,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同时对仿制药要求进行一致性评价,淘汰了一批未达标的企业和产品,促进了医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此外,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医药商业的规范治理力度和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实施两票制,严厉打击商业贿赂、挂靠经营、倒卖增值税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不规范的医药商业企业被逐出市场,行业环境逐步改善。 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营销渠道,巩固自身代理产品和自产产品的市场地位,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来拓宽自身的产品线,从而提高在医药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五、 医药行业政策准入壁垒 药品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国家在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目前,我国对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及《药品注册批件》,并需拥有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车间;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建立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医药行业存在着较高的行业政策准入壁垒。 六、 医药行业资金壁垒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日益规范化和产业化,医药制造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研发、生产、销售、环保等方面,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在研发方面,成功研发一项创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生产设施方面,药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多,有些重要仪器设备依赖进口,企业还需要建设符合GMP的厂房,资金需求量较大。在销售方面,企业需在市场推广与销售队伍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药或新代理运营的药品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占领市场。 七、 两性健康用药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国民思想观念开放和健康需求水平提高,有关性安全的重视、性观念的正常化以及对于性的开放化,都会推动整个社会乃至于影响相关机构对于两性健康产业的正视。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两性健康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两性健康行业仍处于成长初期,市场的成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以抗ED(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市场为例,目前国内市场上抗ED药物主要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和他达拉非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的原研药即辉瑞制药研制的万艾可,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金戈)则是国内首个枸橼酸西地那非仿制药。PE(早泄)与ED同为最常见的几类男子性功能障碍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现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加大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PE治疗药物市场存在较大的潜力。 八、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 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 (一)职能管理制 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 (二)品牌经理制 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 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 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 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