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区县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走进新课程/走在历史的风雨中/我们思索/我们探究/我们敲击智慧之火/我们点燃希望之灯/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个大题,24个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立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它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也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主题进行研究,下列选项中不会入选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C.王室衰微和奴隶制瓦解 D.各国进行变法图强 6.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其理论基本形成,最基础的检查方式就是望、闻、问、切。望,观气色;闻,听气息;问,询问症状;切,摸脉象。下列名医中最早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 A.黄帝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7.“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决策效率 B.加强皇权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疆域 8.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表中提供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秦朝全国人口 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 修筑长城 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 坑杀儒生 车裂、腰斩、活埋等死刑 赋税 2000万人 70多万人 40多万人 300万 460多人 10多种 农民上缴2/3收获物 A.繁重的徭役 B.非常严苛的刑罚 C.沉重的赋税 D.频繁的农民起义 9.《汉书》中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这一记载中现象出现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初年 10.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它们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11.《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郡……县六。番禺,尉佗都,有盐官。”番禺盐官的设置可印证汉武帝 A.统一铸造货币 B.建立刺史制度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盐铁专卖 12.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东晋北伐成功 C.北方战乱频繁 D.民族交融加强 1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 A.时局动荡不安 B.地主兼并土地 C.宦官把持朝政 D.外戚势力膨胀 14.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动静,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有权发兵征讨。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臣属关系,至此完全确定,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漠北战役的打击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立 D.蒙恬北击匈奴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示 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16.“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长期的动荡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连,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的动荡时期”指的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两汉交替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7.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成语典故来了解史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材料中“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三国鼎立 B.对外交往 C.民族交融 D.南北统一 19.“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六朝”古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20.“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文物借鉴了外来文化特点的是 A.秦铜权 B.居延汉简 C.东汉彩绘陶俑 D.北魏《帝后礼佛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 21.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 于是,胡食、胡床、高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摘编自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四 从先秦(秦统一以前)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五个时期数千年的交流交融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 请回答:(10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三代”指的是哪三代?(1分)“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有什么政治追求?(1分)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采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的理解。(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分) 22.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竹书纪年》……到文学、史学、农学、医学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堇(jin)鼎(ding),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它是北京地区出土的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西周王都,现西安附近)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赏赐的经历,为纪念此荣誉特制此器。这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爽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材料三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四 要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 请回答:(10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战国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农学、医学方面的优秀著作。(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堇鼎铭文的内容印证了西周治理地方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分析堇鼎出土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1分)用史实说明“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1分) (4)根据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 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三国以后,北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东晋初年,区种法也传入南方,水稻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地区许多农作物也相继在江南大量种植,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南朝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几乎遍及江南各地,周围地区的农业生产多受其惠。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 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不少是农业资源禀赋比较好的,而且一些具有潜力和优势的产品恰恰是我们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从战略上在沿线国家培育更多的农产品来源地,这对我们国家和沿线国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中国农网 请回答:(10分)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帝、景帝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主要是通过哪一通道实现的?(1分)这条通道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