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秋期期中综合素质自测 七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 ) A.已经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B.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C.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 D.已具有现代人类特征 3.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草的堆积层、骨耜、猪的骨头、密集的房屋。据此可推断,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铁犁牛耕 D.农耕定居 4.大约距今四五千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的核心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A.历史悠久,延续至今 B.集中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C.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具有冲突与融合的双重趋势 5.《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半坡氏族时期 D.西周建立时期 6.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2022年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原始社会居民的生活 B.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C.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D.秦汉时期的统局面 8.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为灵感来源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中国已发现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汉字出现在( ) A.商代 B.秦朝 C.西汉 D.东晋 9.《管子》载:“一农之事,必有一来、一铫(大锄)、一镰、一铚(短镰刀),然后成为农。”这说明当时( ) A.石器作为工具已被取代 B.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C.青铜农具的使用尚未普及 D.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相当广泛 10.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 ) A.原始农业,文明初现 B.中原农耕,悠久辉煌 C.长江流域,农耕之源 D.铁犁牛耕,社会变革 11.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 B.无正义战争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12.战国中后期,有一种策略叫合纵,即“合众势以攻一强”,这里的“一强”指的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13.东周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这一转折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改革户籍制度 C.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 1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提出不同的思想主张,如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们“隆礼重法”,韩非强调“集权”“法治”。据此推断,上述思想主张( ) A.体现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B.认识到平民百姓的力量 C.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D.针对社会现实而提出 15.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首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 16.秦朝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说明秦朝灭亡原因是( ) A.法家思想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 C.旧贵族的反对 D.秦朝残暴统治 17.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 ) A.绿林起义 B.赤眉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8.《史记·律书》记载文帝时期:“百姓无内外之繇(you,徭役),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人民乐业,……故百姓遂安。”材料反映了汉文帝(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提倡勤俭反对奢侈 C.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D.释放奴婢增加劳动力 19.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隋唐科举考试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明朝八股取士 2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卫青、霍去病 B.关羽、张飞 C.陈胜、吴广 D.窦宪、窦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小题,30分)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我国青年古人类学者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又陆续有新的发现,在北京人遗址的历次发掘中,共发现分属四十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十多万件石器和石片、一百多种动物骨骸,还有灰烬层厚达六米的用火痕迹。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从完整谷粒外形看,属于栽培的灿稻稻谷,距今约6700—6900年,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这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物。 ——《河姆渡文化》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四: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战胜各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 ——摘自部编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北京人会使用火的依据?这段考古资料告诉我们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2分) (3)材料三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人们给予他什么赞誉?(2分) (4)材料四中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分) 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卫 姬姓贵族 鲁 姬姓贵族 燕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宋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材料四: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2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导致的后果。(2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各家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主张?(2分) (3)老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习知识指出秦朝的建立者是谁?秦完成统一是在哪一年?(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有哪些?(2分) (3)结合材料三,列举一项秦朝巩固统的措施?简要说明这项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 25.(5分)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022年秋期期中综合素质自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小题,20分) 1-5:ACDCB 6-10:CCADB 11-15:CBADD 16-20:DCAC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小题,30分) 21.(7分)(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灰烬层厚达六米的用火痕迹 ;考古发现。(2分)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分) (3)黄帝,人文初祖。(2分) (4)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1分,符合题意即可) 22、(5分)(1)对象包括: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 目的:以藩屏周。(2分) (2)加强对中原地区控制,巩固西周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1分) (3)变化:诸侯不再朝觐周天子,周天子权威下降。 结果: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2分) 23、(7分)(1)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如何治理国家。(2分) (2)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3)道家,《道德经》。(2分) (4)君主治国要严刑重罚。(1分) 24、(6分)(6分)(1)嬴政(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分) (2)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2分)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意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2分) 25、(5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