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是(   ) A.童年时代 B.少年时代 C.中学时代 D.大学时代 2.中学生小浩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教材的知识框架,图中“?”处应填写(   ) A.体味学习 B.学会学习 C.打开学习之窗 D.学习点亮生命 3.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启示我们,做更好的自己,需要(   ) A.扬长避短 B.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C.主动改正缺点 D.接纳自己的全部 4.在学习完“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后,有同学提出“网上交往太丰富了,可以完全替代现实交往”的观点。下列选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观点是(   ) A.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网上交往可以拓展交往圈 B.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C.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D.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互联网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5.《雷锋日记》说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命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敬畏生命 B.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有价值 C.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D.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说明生命是(   ) A.短暂的 B.不可逆的 C.独特的 D.来之不易 7.认识自己很重要。如图启示我们(   ) ①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扩大盲目区有助于客观地认识自己 ③公开自己的秘密才能被别人接纳 ④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有助于全面认识自己,挖掘自我潜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应该(   ) ①接受老师的所有观点    ②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③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     ④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有人说“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但是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要结交到真正的朋友,我们应 ①不断努力,付出持续行动 ②包容差异,避免一切冲突 ③掌握交友的智慧和方法 ④正确对待朋友无意的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年9月9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录制完成,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位“最美教师”和1个支援西部计划“最美团队”,以及1位“特别致敬”的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的感人事迹。国家评选出这些“最美教师”,因为他们(   ) ①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②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③都是从事教育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员 ④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对有关友谊的古语理解正确的是(    ) 序号 古语 理解 ①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要与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 ② 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的友谊不可以有竞争,竞争会伤害友谊 ③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④ 士为知己者死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我们要为朋友做任何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小伟在数学课上写小说被发现后,数学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没收了他心爱的手稿, 小伟很气愤,当面顶撞老师,并摔门离开教室。小伟对待老师批评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①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②疏远数学老师,不喜欢上数学课 ③事后主动找老师沟通,请求老师原谅 ④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热播电影《老师•好》中有这样一段旁白“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这段话反映出一种良好的师生交往状态。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   ) ①平等相待,携手共进 ②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 ③学生乐于学,教师寓教于乐 ④在师生交往中,学生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小军近日很苦恼:自从有了妹妹后,爸妈对自己的关心越来越少了,还不时给自己提很多要求,干这干那,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了。面对小军的苦恼,你的劝告是(   ) ①虽然家庭增加了新成员,但亲情仍在 ②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③不用顾及父母的感受,做自己的事情 ④与父母多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情感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同一块石头,在弱者面前是绊脚石,在强者面前是垫脚石。”这告诉我们(   )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 ②挫折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③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④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6.努力——成就梦想 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少年有梦”这一框题时,小明分享了北京冬奥滑雪冠军苏翊鸣的励志故事。 故事一  苏翊鸣四岁开始练习滑雪,自2015年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起,确立了夺取冬奥会冠军的梦想。他刻苦训练、突破自我,最终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单板滑雪冠军。苏翊鸣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自己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在回信中指出:“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1)苏翊鸣的成长事例启发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梦想? 故事二  苏翊鸣在一次集训时左腿意外骨折,他说不会因受伤就放弃,身体恢复后立即参加训练;他曾在一周的训练中滑坏过四块雪板;为了解锁一个新动作,他每天练六个小时,自己的刻苦拼搏,加上佐藤教练的指导,进步飞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想。 (2)苏翊鸣的训练经历,启示青少年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在采访中,展望未来的人生道路,苏翊鸣表示还有很多目标。“我喜欢不断挑战、尝试新鲜事物……,希望在下一个赛场遇见更好的自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着梦想,从这里起航! (3)未来的三年里,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你需要做哪些准备? 17.美德——代代传承 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亲情之爱”这一课时,老师把王茜同学收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请同学们参与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2022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来自云南的顾旭昌家庭五代同堂,共90多人。从组织家庭年会到评选优秀家人,从成立家庭基金到开设阅读室……顾旭昌家庭爱党爱国、奋勇争先、团结和谐、孝亲敬老的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1)用传承兑现“最美”,顾旭昌家庭告诉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 资料二  《众里寻你——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有:7岁女孩杨峻熙身残志坚,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一家人带来欢乐;11岁的甘肃男孩石培昊,用并不宽大的肩膀为爷爷奶奶扛起打理瓜田的重担;上海女孩姚沁雯不仅和妈妈一起照顾年迈的奶奶和患有脑瘤的父亲,还将大爱送给社会,关爱养老院的老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榜样力量。 (2)最美孝心少年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打动了你?(写出3点) (3)辨析:孝敬双亲长辈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情。 18.实践——生命充盈 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参与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1  组织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 (1)观察图片回答,我们守护生命除了爱护身体,还需要怎么做?并简洁阐述。 活动2  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万里归途》这部热门电影:电影《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协助同胞走上回家之路的故事。 (2)受1、2活动启发,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充盈,试举2例说明。 (3)外交官用“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作为青少年思考生命的伟大在于什么?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D 6.A 7.B 8.D 9.C 10.B 11.B 12.C 13.A 14.B 15.D 16.(1)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3)梦想:教师。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努力,需要立志。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④努力,需要坚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⑤努力,需要方法。如分清轻重缓急、劳逸结合等。 17.(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自立自强,意志坚强,承担责任,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孝亲敬长,传承美德,与人为善,无私奉献,勇对挫折,乐观向上。 (3)不同意这一观点。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②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18.(1)我们守护生命除了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精神。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2)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②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举例:阅读好书;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感兴趣的事情;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外出旅游,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3)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烂。 ②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我们应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