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八上期末复习题【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触目伤怀 海市蜃楼 佃农(diàn) 黄晕(yùn) B.强词夺理 酣然入梦 斡旋(wò) 震悚(sǒng) C.舍身求法 拈轻怕重 宽宥(yòu) 殉职(xùn) D.浮光掠影 走头无路 翌日(lí) 修葺(q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置之不理 翻来复去 浮光掠影 以身作责 B.目眩神迷 合颜悦色 穿流不息 饥肠辘辘 C.不折不挠 蹑手蹑脚 咄咄逼人 走投无路 D.无精打彩 颠沛流离 鞠躬尽瘁 大发雷庭 3.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邱俊香见丈夫干咳得说不出话来,越发气冲斗牛,食指距酒店老板的鼻子尖只有寸许远,斥道:“我要工商部门马上封掉你的酒店,你的酒店简直是一家黑店!” B.纳粹的恐怖记忆让如今的德国人对战争深恶痛绝,也对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心存反感。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刮目相看。 D.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当代青年要切实______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2)成语有“汉语活化石”之称,短短几个字,就______着一段历史、一段寓言,或是一段哲学思索。 (3)作为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_____展示着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成就,______见证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 (4)风景秀丽的凤凰山景区吸引着各地游客____,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A.担负 隐含 不仅……也 纷至沓来 B.担当 隐藏 不仅……也 络绎不绝 C.担当 隐藏 不但……而且 纷至沓来 D.担负 隐含 不但……而且 络绎不绝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生态语文能够 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提高人的修养。 (2)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 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3)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 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A.熏染 碌碌无为 不管 也 B.熏陶 无所事事 无论 都 C.熏染 无所事事 即使 也 D.熏陶 碌碌无为 无论 都 6.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里我无意想讨论给不给乞丐钱,乞丐到底应不应该同情的问题。 我只是觉得如果你 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我也试过从他们身边走开,但是之后我的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不想那样……那时候,我觉得善良是天生的。它跟你读过多少书,受过多少教育并没有关系,它不是别人制定的道德约束,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 A.“乞丐”是名词;“舒服”是动词;“道德约束”“温柔的心情”都是偏正短语。 B.“那时候,我觉得善良是天生的。”中“那时候”是定语。 C.“我只是觉得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是假设关系复句。 D.“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生产”改成“发生”。 7.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却炼成了“火眼金睛”,大闹天宫,表现出他敢于反抗的精神。 B.《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从黄瓜里提取阳光的实验,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科学界创新意识的赞美。 C.《朝花夕拾》既有温馨回忆,又有理性批判,如《五猖会》中关于家庭教育问题,至今仍引人深思。 D.《水浒传》中林冲被太尉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的情节,可见他委曲求全、妥协忍让的性格。 二.填空题(共1小题) 8.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   、   、   、   、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有时兼有   、   。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   、   、背景和   五个部分。 三.古诗词赏析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   ,与   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10.阅读文言文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文,节选自《三峡》)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①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②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④。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⑤,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⑥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苏轼/文,节选自《放鹤亭记》) [注释]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1)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低矮的城郭)       B. 属引凄异(延长)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早晨)     D.故名之曰“放鹤亭” (命名)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至/晴初/霜旦         B. 水/及其半扉 C.自/三峡/七百里中         D. 故名/之/曰/“放鹤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4)甲、乙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同之处,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栀子味 成丽 ①我的家乡在鄂南山区,山高,日照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记事起,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因为家家户户要蒸新麦包子。 ②小麦的出苗、抽穗、拔节、孕穗,每一步都牵着农人的心。抢收小麦,脱粒,翻晒,都赶在端午节前,磨成面粉,是对庄稼人的认可,也是一家人对端午的期盼。我的母亲侍弄土地与饲养猪圈内的猪一样尽心。她深知,土地的回馈会让全家人肚子鼓起来,而家畜的回馈是温饱向小康的过渡和延伸。 ③母亲不与别人同,她在端午临近,磨小麦粉时,愿意多付些加工费,要求碎三次。磨好的麦面分三等:一等粉是精白面粉,二等粉稍黑、粉粒稍大、带细小的麦皮,三等就是粗糙的麦麸。端午节一大早,母亲将前夜发酵溶解的酒曲均匀洒到精白面粉上,加水、揉成团。馅或红糖,或白糖,或粉丝菜末,也有不包馅的,做圆馒头。她分门别类将发好的粉团子捡到铺了芭蕉叶的蒸笼上,放进大灶的锅里蒸。我也早早起床手忙脚乱地帮忙拨火、添柴,将灶膛烧得旺旺的。我的眼睛不断望那高高的灶台,想象着腾腾热气的蒸笼里包子由扁圆、圆、膨胀的过程,口水和向往时时涌起。 ④母亲并不着急将包子端下来,她煮上咸蛋,让父亲将房前屋后的栀子花采回,洗净,焯水,清炒。若村里有人杀猪卖肉,母亲会为我们买一小块肉来打牙祭,将栀子花与猪肉煮成肉片汤。用栀子花做成的菜肴,清香、鲜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随处可见的栀子花,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白色的单瓣中露出米色的笑脸,于苍翠的山野中摇曳着舞姿,经久不凋。在五月,夏季的菜蔬不接之时,也成了山里人家餐桌上的精美食材。 ⑤香气扑鼻的栀子花肉汤,馋涎欲滴的包子,无异于我贫瘠童年里的山珍。记得那年,我一口气吃了五个碗口大的包子,外加一个咸蛋,一碗汤。吃完后面粉包子的高吸水率遇汤水发胀,肚子撑得要命,坐着、躺着都难受。母亲有些着急,似又没什么办法,说:你今天绝不能喝水了,要不然胃要胀坏的。 ⑥那年头,包子是端午节里最好的食物(家乡不兴包粽子)。端午节走亲访友,一提白面包子,几许盐蛋,便是体面的礼物。一般农村家庭一年到头只蒸一次包子。碰上小麦收成不好,一年连一次包子都吃不上。母亲每次能将五格蒸笼蒸满。她将有馅的包子先吃,没馅的用干净白布盖着,三五天加热一次。那些馒头,就着稀饭,能从小端阳初五吃到月底。 ⑦有的年份,到六七月青黄不接时,邻家只能靠野菜和稀饭艰难度日。母亲将麦麸送去再加工,碎成粉,与端午节时留下来的二等粉,做成面糊或面疙瘩;再拿出一小部分面粉揉成团蒸熟,洒上精盐和白糖,用陶罐密封数天,长霉,暴晒成香甜可口的褐色麦酱。我们蘸着这些麦酱,就着晒干的栀子花,味蕾不再那么单调。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清汤寡水,有母亲在我们照样能如吃山珍海味一样,吃得肚胀腹圆。多年后,再想起这事,比起同村人,我家兄妹七人的童年有了色彩! ⑧随着我远离家乡,父母的离世,家乡的栀子花和白面包子,在我的视线里渐行渐远。今年端午来临,路边那一丛栀子花叩醒我久远的记忆。漫步街头,巷子里粽子的飘香再也无法替代昔日白面包子的新麦香。街边亦有老妪提着栀子花叫卖,一时想起来母亲,就买了几枝回家,那花多是庭院种植,肥厚、浓香,富贵有余,清纯不足。只是,此刻心念处,家乡的栀子花与母亲含笑的脸再现,重叠,质朴的暗香一点点往心底深处渗透。 ⑨栀子花的花语是“______”。把我的爱给你,把我一切给你,我无悔!栀子花语带着绵长的母爱,于流年的端午,温暖,久久。 (1) 围绕端午节,作者叙述了关于自己的哪几件事? (2) 第④段画线句颇具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 在第⑨段横线上为栀子花写一句花语,并说说你这样写的理由。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时光笔墨 ①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似笑非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轻抚着她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一念成执著,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 ②我仔细倾听了会儿,忍不住摇头轻笑。她刚满十七岁,年少强说愁,又怎会真的懂得沧海翻转,时光凉薄。当然也只是想想,无须道破。车窗外,人声、车声,嘈杂喧腾,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但似乎又被这歌声抵消,消融于黄昏里。 ③她今年读高三,“随身听”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想让她在周末闲余时适当放松。之前她乘公交车往返学校,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