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团圆》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团圆》教学设计 《团圆》教学设计 童进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理解歌曲内容,随乐即兴编创节奏型,用打击乐演奏,用肢体语言表现。 2、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流畅、甜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并进行律动表演。 3、为学生创设意境,引导学生体验两首歌曲的情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愿,如演唱、律动、折纸船、电子琴演奏等。 教学设想: 本课围绕“团圆”这一主题,安排了“彩桥相连寄情思”、“苇叶折船表心愿”、“齐盼祖国早团圆”三个环节。 “彩桥相连寄情思”通过听着音乐进教室,打击乐的使用,师生谈话,有节奏的朗诵听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的歌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体验亲人离别、不能相见的情思,再拓展到海峡两岸的亲人都相互思念,共盼团圆。一起听赏《彩桥架到台湾岛》,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苇叶折船表心愿”在思念的气氛中,把情绪推向高潮。通过学唱歌曲,师生互动过渡,“河流归大海,苇叶根相连”来突出主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齐盼祖国早团圆”通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折一折纸船,在折好的纸船上写一写心愿,来拓展爱国情思,在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表演中,划着小船离开音乐教室。 教学重、难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能全身心参与到律动、折船、演唱的活动中。 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苇叶船》,能与他人合作进行表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歌词、歌谱挂图;彩虹的挂图;苇叶;电子琴;学生一人一张彩纸;一人一支彩笔;一人一件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彩桥相连寄情思”在激动的气氛中铺垫情绪,听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按平时上课的常规,在《彩桥架到台湾岛》的旋律中,自由律动进教室。 第一乐段的旋律:用打击乐器演奏自己即兴编创的节奏型:依次排队进教室;第二乐段的旋律围着教室按常规路线表现情绪;第三乐段的旋律:学生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跟着教师用肢体语言表演,并依照教师手势的提示,创设表演出“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的情景,(中间两组同学坐着举起手,就像彩桥,边上两组的同学相互问好)为隔海相望盼团圆的情绪作铺垫。 2、创设气氛展出挂图 师:“雨过天晴太阳笑,天边架起一座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朵朵白云桥下飘。”(教师语言过渡时展示挂图) 3、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问: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彩虹) 师:“对,这是一座彩虹架起来的彩桥,彩桥的一头是(生:大陆),另一头是(生:台湾)。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我们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能早日团圆。我们一起在老师音乐声的伴奏下,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一遍歌词。”(学生朗读歌词时,教师画地图的简笔画) 师:“七彩桥呀七彩桥,请你架到台湾岛,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多么美好的心愿呀!(指地图)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域,这是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着茫茫大海,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相互惦记。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台湾、澳门和香港就像她的三个孩子,香港和澳门已经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台湾却因为很多的原因,有家不能回,长期与祖国母亲分离。” 提问:“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不能回到妈妈身边,心里会怎样呢”(生:很难过,很伤心,想与妈妈团聚,想赶快回到妈妈身边去……) 教师针对具体情况作评价。 4、展示苇叶倾听范唱 过渡:“说得真好,祖国母亲期盼母子相依,宝岛台湾渴望早日团圆,恨不得马上飞到妈妈身边去。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苇叶,我想用苇叶折一只小船,让小船漂流到台湾去,告诉台湾的同胞们,我们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与祖国团圆。现在听老师范唱一遍《苇叶船》。”(教师出示歌谱挂图《苇叶船》) 二、“苇叶折船表心愿”在思念的气氛中体验情绪,学唱歌曲《苇叶船》 学唱阶段一:熟悉旋律 1、听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深情地、亲切地、思念地)速度是什么(中速) 教师适度评价:你听得真仔细!你的感受很真切!…… 2、用“啊、呜、吁、衣”等母音模唱,让学生进入歌唱状态。 教师出示折好的一只小纸船。(插有苇叶做的帆)提问:小船靠什么才盲陡得更快(风) 师:我们一起用风声“呜”来模唱歌曲旋律,(生模唱)教师针对具体情况作纠正。 师:我们再用“啊”来模唱,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谁宋为同学们伴奏(我,我),掌声送给他。(生模唱)教师适度点评。 师:为了让我们打开喉咙,把歌声传得更远,这遍的模唱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音,可以是“呜”,可以是“啊”,也可以用“嗯”……(谁来为大家伴奏) 学生第三次旋律模唱后,教师对一些节奏、音高口型以及一些细节作处理。 学唱阶段二:学唱乐谱 过渡:同学们模唱得非常好,我们一起在教师的伴奏下,来视唱乐谱。 1、四人合作学唱乐谱; 2、教师弹琴教唱乐谱; 3、教师指名带唱乐谱; 4、学生听音跟唱乐谱; 5、全班划拍演唱乐谱。 学唱阶段三:学唱歌词 1、在听唱中,熟悉歌词 采用分段听唱法 第一遍听:学生跟着教师采用拍手、划拍的方式跟唱第一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点拨、纠错。 第二遍听:学生跟着教师拍手、牵手,拍手(拍肩点头),再学习第一段。 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这组的同学学得真认真!这组的同学表情真好!这组的同学感情非常真挚!这组的同学唱得好极啦…… 2、在节奏中朗诵歌词 过渡:“苇叶青青两头尖,采下苇叶叠小船”…… ①听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②同学一起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要求:第一段歌词全班齐读;第二段歌词分组轮读。轮到哪一组,哪一组的同学站起来有节奏地朗读,没轮到的同学用哼鸣跟唱。 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学会难点。 3、在律动中巩固歌词 过渡:朗诵得多好呀!我们一边跟唱歌词一边进行律动。 第三遍听(听第二段): 教师引导一组的同学采用划拍的方式,二组的同学采用拍手、拍肩点头的方式,三组的同学采用拍手、牵手的方式,四组的同学来使用打击乐器…… 让同学们做动作分行绕本小组律动一圈。 4、在伴奏下演唱歌词 师:“同学们的乐感真好,学得也非常快!我们一起来演唱一遍《苇叶船》,谁能来为大家伴奏” 学唱阶段四:巩固全曲 1、在歌声中师生折船,巩固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真动情,老师已被你们的歌声打动了。我们用手中的彩纸,一人折一只小船,让它快快漂流到台湾,告诉台湾的亲人们:台湾永远属于中国,(出示句子)因为(大陆是台湾的根,是台湾的源)。 第四遍听: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折船,直至第二段歌词完。 2、在旋律中,学生交流,随乐律动 师:“同学们举起大家折好的小船,(评价:哟!折得真漂亮,同学们的小手真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要在歌声中表演,现在合作交流一下,你们组要用什么动作你们要在哪个方位表演停下表演几拍,怎么表演最好看好,组长带着大家交流一下。” 3、在点拨中组长汇报酝酿表演 各小组的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我们组用哪个动作,走到哪里站着表演,怎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怎样分行表演…… 教师随机点评:有创意!真聪明!教师很喜欢这个方式……并针对学生交流结果提出建议。 4、在鼓励中师生互动举船表演 听完汇报结果后,教师手持小船:“我们一起让载着我们期盼心愿的小船,在大海里漂向宝岛台湾。”(一边演唱一边完整表演一遍)指名让会伴奏的同学为大家伴奏。 三、“齐盼祖国早团圆”在激昂的气氛中表现情绪,表演歌曲《苇叶船》 1、让学生把心愿写在小船上 师:“同学们,‘条条河流归大海,片片苇叶根相连’,海峡两岸的人们日日夜夜思念着同胞骨肉,盼望着祖国的统一。我们一起把表达我们心愿的一句话写在小船上,让小船带着大家的心愿,漂到台湾去……” 2、让学生把心愿与大家共享 同桌互说自己的心愿,指名说出自己的心愿。 3、让小船把心愿带到台湾岛 教师出示小船上的心愿,让学生齐读:“快回来吧!台湾,我们天天盼团圆。” 过渡:“让我们的歌声漂向远方,让我们的小船漂到台湾……”学生演唱第一段,第二段时律动出教室(我们放船去喽,让小船赶快飘到台湾去,快回来吧!台湾……) 教师招手与大家再见…… 教学反思: 学生良好课堂常规的形成,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保证。 本堂课,作为组织者,我从挖掘学生个人情感拓展到爱国情思,使知识生活化、经验化;作为引导者,我让学生合作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知识自主化、个性化;作为参与者,我重视每个活动的设计,参与学生游戏,动手动脑,让学生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使知识活动化、趣味化;作为探索者,我采用多种途径来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歌曲,体验情绪、感受浓郁的爱国情思,使知识形象化、多样化。在层层递进和多种教学手段中既体现了“新”、“活”、“实”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新型课堂中的学科综合。 虽然受条件限制,无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之中,体现了在唱中学、在学中唱、在唱中悟、在悟中思!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