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七版)》课件 - 副本 (1)

举报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2本章概要本章概要l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l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l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l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理念3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一、刑事诉讼的概念l刑事诉讼是指法院的审判、公诉机关的起诉和侦查机关的侦查等一系列诉讼活动的总称。l其特点是:l(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l(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l(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l(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4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l刑事诉讼阶段是指刑事诉讼过程中按顺序进行的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各个部分。刑事诉讼是一种程序性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的顺序、程序、步骤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这一过程包含着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环节,这些不同的诉讼环节即为刑事诉讼阶段。l划分各个诉讼阶段的标准主要包括:参与诉讼活动的诉讼主体的范围,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的方式,诉讼主体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特定诉讼活动的阶段性目标,以及标志某一诉讼环节终止的诉讼法律文书。5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l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公安机关(包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l刑事诉讼法在外延上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仅指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 (2)广义的刑事诉讼法除了刑事诉讼法典之外,还包括下列内容:单行的刑事诉讼法规、条例。其他法律、法规、条例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6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四、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l(一)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l1.共同之处: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同属于程序法,都是进行诉讼活动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二者有许多共同适用的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主要是指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时应当遵守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如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审判公开原则以及回避制度、基本审级制度等。7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2.不同之处: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在规定的诉讼原则、形式和程序等方面又有诸多区别。如刑事诉讼多数由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民事诉讼则由直接利害关系人行使起诉权;刑事诉讼实行国家干预原则,民事诉讼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另外,二者在证明责任的划分、证明标准的要求、诉讼阶段等方面,都有许多区别。8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二)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l1.共同之处:行政诉讼法也是程序法,具有程序法的一般特点,与刑事诉讼法有许多相同的原则、制度和程序。l2.不同之处:如刑事诉讼依法由公、检、法三机关进行,而行政诉讼只能由人民法院进行;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负举证责任,而在行政诉讼中由被告一方负举证责任;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否给予刑事惩罚和给予什么惩罚的问题,而行政诉讼所解决的问题是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行政纠纷,并不是犯罪方面的问题,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存在重大差别。9第一节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l五、刑事诉讼法的性质l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一种基本法律l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l刑事诉讼法的阶级性l刑事诉讼法的社会共同性10第二节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l一、宪法l二、刑事诉讼法典l三、其他有关法律l四、国际条约11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l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l刑事诉讼法律规范l刑事诉讼理论l刑事诉讼实务l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理论12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l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l分析和比较的方法l历史分析的方法l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l价值分析的方法l经济分析的方法13第四节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理念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理念l一.司法独立l二.司法公正l三.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l四.控审分离l五.控辩对等l六.诉讼效率14第二章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5本章概要本章概要l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16第一节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奴隶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法l封建制时期的刑事诉讼法l资本主义时期的刑事诉讼法17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一、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l古代刑事诉讼法l清末和北洋军阀时期的刑事诉讼法l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l标榜形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l检察官、行政官吏均享有侦查权。l实行三级三审制,审判组织为独任制或合议制。l奉行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庭审结构l国民党直接参与刑事诉讼活动18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的制定l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l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刑事诉讼法l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l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三次修改l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l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l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19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程序修改补充的内容主要体现:l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合理内容;l完善了刑事辩护制度;l加强了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l兼顾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对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了较大修改;l改革了庭审方式;l增加了刑事审判简易程序。20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为:l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l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l完善了逮捕、监视居住的条件、程序和采取强制措施后通知家属的规定;l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l完善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必要的侦查措施,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滥用;l进一步完善了审判程序中的重要环节;l完善了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强化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l增加规定特别程序。21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l2018年的刑事诉讼法重点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为:l为了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善了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l强化了反腐败境外追逃追赃的工作力度和手段,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l在总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22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l一、弹劾式诉讼l实行私人告诉制度,国家不设立专门的起诉机关l原告人与被告人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l法官的地位相对消极,庭审主要由当事人之间进行争辩l司法与行政合一l采用神示证据制度23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l二、纠问式诉讼模式l法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l被告人只是被刑讯的客体,无任何诉讼权利l侦查和审判都秘密进行,实行间接的书面审理方式l实行法定证据制度,口供是证据之王24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l三、混合辩论式诉讼1.混合辩论式诉讼的特征l司法独立l控审职能分离,实行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l赋予被告人包括辩护权在内的广泛的诉讼权利l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l奉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25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2.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l在侦查程序中,当事人主义即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赋予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与警察、检察官相抗衡的权利。l在起诉形式上,当事人主义赋予检察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可以视案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灵活的起诉方式。l在案卷材料的移送上,当事人主义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l在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进行充分的对抗。26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3.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l侦查机关享有较广泛的权力,被告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l在起诉程序上,检察官对是否起诉一般无自由裁量权。l在起诉活动中实行卷宗移送主义。l法官庭审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27第三节第三节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沿革4.日本的混合辩论式诉讼l在侦查程序中,日本刑事诉讼法就比较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但又与当事人主义不完全相同。l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赋予检察官一定限度的起诉裁量权。l在审判程序上,基本上实行对抗制方式。28第四节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当代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l l 从三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来看,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可以预见,在较长的时间内,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将会坚持以职权主义模式为基础,借鉴当事人主义中的合理因素,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