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专用测试设备项目管理手册(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PCB专用测试设备项目管理手册 PCB专用测试设备项目 管理手册 x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4 二、 规划质量管理 6 三、 实施质量保证 10 四、 收集需求 23 五、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26 六、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32 七、 项目整体管理概述 35 八、 产业环境分析 37 九、 PCB专用设备行业面临的机遇 38 十、 必要性分析 39 十一、 经济收益分析 40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0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2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3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48 十二、 投资计划方案 49 建设投资估算表 5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52 流动资金估算表 53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5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55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x投资管理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21.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318.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366.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5%;建设期利息204.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流动资金1747.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5%。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9318.7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137.28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181.50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71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117.14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918.53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4.67%。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5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426.54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14000.00 约21.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22892.59 容积率1.64 1.2 基底面积 ㎡ 7980.00 建筑系数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31.08 2 总投资 万元 9318.78 2.1 建设投资 万元 7366.7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6122.73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064.44 2.1.3 预备费 万元 179.62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04.89 2.3 流动资金 万元 1747.10 3 资金筹措 万元 9318.78 3.1 自筹资金 万元 5137.28 3.2 银行贷款 万元 4181.5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71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117.14 "" 6 利润总额 万元 3891.37 "" 7 净利润 万元 2918.53 "" 8 所得税 万元 972.84 "" 9 增值税 万元 762.45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91.49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826.78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6109.92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5426.54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55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4.6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5438.43 所得税后 二、 规划质量管理 (一)质量活动和质量成本 质量活动包括 •事前预防,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尽可能一次性把工作做对,减少错误的产生。 •事后检查,利用质量控制活动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这部分工作也被称作质量控制或评价。 •出错后的补救活动。 这3种类型的活动构成了质量活动的主要内容,它们的执行都是需要成本的。其中,预防活动称为P成本,检查活动称为A成本,补救活动称为F成本。3种成本构成了质量成本的PAF成本模型。 (二)质量经济性 质量的不一致性成本发生在偏差被检查出来之后,它可能是被客户或者是内部的质量控制活动所发现,但只要发生这种情况,这部分成本就必然会被花费。这部分成本是被动产生的,很难事先估计。 质量的一致性成本发生在偏差被发现之前,也就是说,还不知道是否会“做错事”,但必须假设可能会出错,从而预先作出一系列的预防和检查活动。这部分活动是一种主动性的保障措施,是可以事先计划的。 事实上,一致性成本和不一致性成本之间是存在着关联的,一致性成本是主动因素,而不一致性成本是被动因素。如果一个项目在一致性成本上投入比例较大,那么其质量也会较高,不一致性成本会相应较低;在一致性成本上投入较低,其质量会较差,从而不一致性成本就会相应升高。项目的质量成本是两者之和。 显示了一个最佳平衡的原则,控制一致性成本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可以取得最佳的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但在现实操作中,这一点并不好把握。但我们却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过高的质量会带来高成本,因为有高昂的一致性成本;但过低的质量并不意味着低成本,因为其后期有高昂的不一致性成本。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高质量是先期高投入产生的,而低质量则是先期低投入产生的,但后期会带来不得已的高返工成本。所以在没有把握产生最恰当的一致性控制成本时,偏向过高的好处总是大于偏向不足。 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工艺和技术都比较稳定,其一致性质量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一定的,这往往可以作为一种对质量活动评估的重要参考数据。 (三)制订项目质量计划 正如在前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中所介绍的那样,项目的质量计划就是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质量标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去达到这些标准。这份在项目初始阶段生成的“项目质量计划”,其内容应包括: •项目和产品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 •实施项目质量管理的各项资源分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了达到质量目标,项目所应遵循的过程和规范。 •在相应的阶段对产品所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 •确保过程和规范被遵循的质量审计活动。 •在项目的进程中所实施的质量改进活动和机制。 •达到质量目标的度量方法。 •为达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 编制质量计划的方法通常有质量费效比法、质量标杆法、质量流程图法、质量实验设计法等。 质量费效比法,就是利用前述的质量经济性原则,分析质量的投入成本和所获取收益之比,选择那些对项目最有价值的质量活动。能够采用质量费效比法来制订质量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大量的历史数据可供参考,且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活动过程是高度可重复的。这样才能帮助本项目去识别最有效的质量活动。 质量标杆法,是寻求本行业中的最佳实践。在很多类型的项目中,由于产业本身的成熟度问题,还无法得到准确的量化数据来反映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而同时,精确地获取和分析数据也会产生较高的代价。这个时候,通过在组织中或者行业中寻求横向对比,直接吸取和继承别人的优势,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目的。 质量标杆法依赖于在行业内部建立基准比较的机制,也就是说必须可以获取行业内的最佳实践。但这一活动一般依赖于独立的咨询组织,可以在整个行业内部建立标杆基准进行比较。 质量流程图法,是指按照顺序分别描述工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图表。在这些过程中特别标注出质量形成和产生的工作环节,包括质量产生活动、质量控制活动、坏质量修复活动等。 质量实验设计法,是指在一些大型项目中,为了确定哪些因素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在确定质量计划之前进行某些实验活动,来识别和确认那些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便于更好地建立质量计划。 (四)项目的质量目标 项目的质量目标包括对交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实施过程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 产品的质量要求是指那些衡量产品的质量属性,这一般和产品的工程技术领域高度相关,但是也可以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来考虑。 三、 实施质量保证 (一)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活动 从质量保证的概念中我们发现,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已经从,“关注产品本身”提升到“关注产品被制造的过程”上来。也就是说,好的过程确保了好的产品,这一点也重复验证了前述的“过程起到了经验传承的作用”。对过程的保障就是对产品的保障,其根源也在于“过程就是制造好产品的经验”。 在项目中,质量保证活动都是围绕着项目执行过程展开的,但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保约定的过程被遵循,也就是质量审计活动。其活动内容是检查项目实施活动是否遵循了约定的过程。如果发现偏差,需要及时纠正。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寻找过程改进的机会,改进质量。 上述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其本质还是不断去完善过程来产生“好产品”。但项目本身的实践经验传播和继承并不局限于项目内部,而是和组织级的活动有关。这既包括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参照组织过去的经验,也包括把自身的实践经验贡献给组织。 (二)质量审计 质量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项目遵循所约定的实施过程、规范和标准。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现代化大规模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被认可的经验得以传承。对组织来说,有序的生产活动显然更有效率,但获得这种结果的前提是个体遵循约定的制度和过程。 质量审计活动就是对生产活动进行检查,以确保制度被遵循。般来说,这种检查集中在过程符合度上。质量审计大多是由独立的质量保证人员来实施的,可以是内部人员,也可以是外部人员,但必须遵循独立的原则。审计中所有发现的不符合项目都会被记录下来,项目经理应该在后续工作中尽快纠正这些不符合项目。 质量审计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确保流程被实施,其项目活动的行为才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大多数企业在初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时候会遇到来自一线的阻力。在没有开展质量保证活动之前,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做事习惯,并且都认为自身的做法是最有效率的。但现在却被要求去遵循一个预先约定的流程,同时还被定期地监督和检查,这显然会遭到他们本能的抵触。质量保证活动的推行需要的是一个概念、意识和习惯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保证人员和一线的项目实施人员经常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事实上,大多数阻力都是来自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遵循的流程是否就是最佳实践经验?”这个疑问经常困扰着流程的遵循者和流程实施的监督者,特别是在企业建立流程体系的初期,其流程制度并不一定完全是自身经验的总结,而很可能来自其他企业或者收集来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流程的优势被大打折扣,而引来的副作用却被放大。 大多数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期经常把质量保证人员定位为“警察”,用以监督企业流程执行的符合情况。从功能上来说,这种比喻并没有错,但却让一线的实施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并没有对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质量保证人员无论是在项目初期帮助项目组确定项目应该遵循的流程,还是在执行中通过监督发现流程执行中的问题,其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所以我们可以把质量保证人员看做项目的顾问和咨询人员,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监督并发现问题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这样流程反而会被执行得更好。 (三)质量改进 检查项目实施是否遵循流程的审计活动,不是为了“揭短”,而是为了寻找改进的机会。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