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追寻 理想,拥抱热情。 2. 品味这首诗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3.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2. 通过炼字,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在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每次读来,我们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个豪迈、自信,成熟的中年无产阶级革命的领 导者。其实他以天下为担当的志向的种子早就深种在了他的青春情怀里。请看尚在年少的毛 泽东写的两首诗歌《七绝•改西乡盛隆寺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 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和《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同学们是不是感受到了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和天下 有我的伟人情怀,这就是奋斗的青春该有的样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青年时代创 作的词《沁园春•长沙》,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再一次感受这位伟人"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壮志和火热的青春。 (一) 知识要点: 1. 分析上片的两幅图景“独立寒秋图”和“湘江风景图”,明确作者写了哪些景,把握作者 所选取的意象和写景的手法。 2. 分析下片的两幅图景"峥嫌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掌握作者记了些什么事,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 3. 通过上下片的学习,掌握诗词鉴赏的手法,感受全词豪迈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以天下为 己任的青春担当、伟人格局。 (二) 承担的单元任务:1.如何通过意象来品赏诗歌。 2. 通过炼字选词的精妙,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探讨青春的价值 (一)了解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 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 洲,面对湘江上的自然秋景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教师讲解欣赏诗词的基本方法:1.从内容入手,读懂这首诗写了什么。2.从写作手法 入手,明确这首诗(词)是如何写的。写作手法一般包含三方面: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抒 情方式。3从情感入手,读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三)从这三方面入手,赏析这首词的上片。 1. 赏析“独立寒秋图” ① 【学生思考】“独立” 一词是否可以改为“站立”。 【教师引导】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表现了他的坦荡和从容,更有迎风衣飞, 俯视天下,胸怀大略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充当中流砥柱,顶天立地的气概。同时,将"独立” 前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 的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柳宗元"独钓寒江雪”,表达了被贬的落寞与独善其身的 清高。与革命伟人胸怀天下的傲岸不群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 赏析“湘江秋景图”。 ① 【学生思考】此幅图景的意象有哪些? 【教师引导】此幅图景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搏击长空的鹰、畅游水中的鱼。 ② 首先,作者远眺群山、枫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学生思考】"万” “遍” “层” “尽” “染”这些字好在何处。 【教师引导】万:写出了群山起伏叠嶂之态。意象雄壮、视野开阔、大气磅礴。 遍:写出了红之广。 层:写出了树木随山势起伏而远近上下变化的形态。 尽:完全,形容秋天的树叶全部变红,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染: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枫叶的颜色由淡变深的动态,且充满了意趣。 ③ 作者近观漫江、百舸,“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学生思考】"漫” “碧” “透” “百” “争”这些字的妙处。 【教师引导】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透:写出了江水的澄澈。 百:写出了船只的众多。 争:写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不仅是数量多、热闹,且 写出一种生机活力,与整体诗意相合。 ④ 作者仰观鹰飞,俯看鱼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学生思考】“击”是否可以改为“飞” ? 【教师引导】"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更能把雄鹰振翅奋飞, 迅猛有力地搏击长空的矫健勇猛的雄姿描绘出来。 【学生思考】"翔” 一般用来形容鸟儿,鱼儿在水中应该是游动的,为什么用“翔”呢? ? 【教师引导】"翔”不用扇动翅膀而飞谓之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酣游时那种轻 松自如的形态。 ⑤ “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扩展到世间万物。 【学生思考】“竞”的作用。 【教师引导】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是"竞”字, “寒秋”与"自由”充满了矛盾的张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明确,诗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绚丽蓬勃,充满 生机的瑰丽图景。 3. 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学生思考】“问”的内容及"问”这个动词的妙处。 【教师引导】问:谁来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问”有力发千钧之势,意在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上片:作者独立湘江,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 出了 “谁主沉浮”的感叹,直接表达了诗人扩大的胸襟和气魄。面对上片提出的问题,下片 是如何回答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下片。 (四)赏析下片 1. 首先研习"峥蝶岁月图”。 ① 【学生思考】“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蝶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引导】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 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 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 少年"的回忆中。 ② 【学生思考】“百” “携”这两个字的作用。 【教师引导】"百”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之多,气势之大。 “携”有带领的意思,彰显领导本色。 ③ 【教师讲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四句,激昂顿挫,节奏鲜 明,活画出一群青年革命家的英姿俊采。 ④ 【学生思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话中,“粪土”指什么? “万 户侯”指什么? 【教师引导】粪土:在这里是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2. 赏析“中流击水图 ① 【学生思考】“遏”字好在何处? 【教师引导】“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 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② 【教师讲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种不同的理解。关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 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书•祖逖传》)。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 在新时代的潮流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学生明确】无论是到“中流击水”还是"中流击楫”,本身都是带有抗争的意味,它实际 上是青年革命家峥峡岁月的艺术缩影。 小结下片: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赚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 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形象含蓄地给出了 "谁主沉浮”的答案一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全词气势豪迈,激情奔放,洋 溢着诗人青春热情,体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本词豪迈气势从何而来? 其一,意象美。由于立意昂扬向上,所以所选取的意象也是生机勃勃的景物。选取的意象广 大iWj远。 其次,在景物的摄取上,采用多方观照、广角摄景的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秋光。 其三,在景物的着色上,注重色彩的映衬,搭配只取“红” “碧”二色。 其四,语言极富有表现力。 精选动词,形象入化: 数字"万”''百”凸显豪放诗风: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准确到位。 其五,在景物状态的描写上,动静结合。山红水绿是静态美。写鹰,则是搏击长空;写鱼, 则是漫游浅底;写船,则是竞相疾驰;写水,则是滔滔北去。这些景物都出处于动态之中, 体现了动态美。在作者的笔下,秋天不再是生命渐趋衰弱,恰恰相反,那是一个充满了生机 的恢宏世界。 其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2. 练习反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初步掌握了诗歌分 析的方法。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思考】比较《沁园春•长沙》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意象的选取和表达的情感上有 何不同。 【学生总结】 意象选取不同 《沁园春•长沙》选取万山、层林、漫江、百舸、搏击长空的鹰、畅游水中的鱼等具有 壮丽特点的意象。 《天净沙•秋思》选取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具有凄清悲凉特点的意象。 表达情感不同 《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精神。 《天净沙•秋思》充分表现了 "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五、 课后作业:再读《沁园春•长沙》,以“诗歌里的青春”为主题,撰写阅读札记。 六、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上阙: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万山(红遍):广阔 远景 层林(尽染):深透 漫江(碧透):溢满,清澈 近景 百舸(争流):竞发、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仰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一一俯 下阙:峥峡岁月图 流击水图 小结:写壮景,抒豪情,胸怀博大,壮志凌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