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举报
资源描述
1. 目的 1.1规范开展危险源调查、识别、评价,不断地更新危险源并评出重大危险源。 1. 2将获得的结果作为确定和修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与管理方案和持续改进方向的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及其更新活动等。 3. 定义 3. 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 2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或最后评价风险值大于70分的评为重大危险源。 4. 权责 4. 1全面质量管理中心(QM) 4. 1. 1根据公司产品、活动、服务的范围策划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活动。 8, 1. 2组织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必要时进行培训。 1. 3汇总各部门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 2各部门:识别与评价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 3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 作业内容 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时机与周期 1.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QM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9, 1. 2每次管理评审前,由QM组织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价与更新。 5. 1.3当活动、产品、服务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时应重新识别危险源: 5. 1. 3.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变更; 5. 1.3. 2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新业务等引入或实施; 5. 1.3.3现有生产工艺、动力系统、建筑设施的重大改变; 5. 1. 3. 4相关方要求,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等变化; 5.1.4变更实施前,由责任部门收集相关信息,以确保能进行彻底的危险源评审。 5. 1. 5变更完成后,由QM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并更新相关记录。 5. 2危险源识别 5. 2. 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活动过程及工作场所设施等特点识别本部门的危害源。危险源的识别要考虑: 5.2. 1. 1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 2. 1.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员工、承包商、访客)。 5. 2.1.3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无论是公司还是外部所提供的设施设备)。 5. 2. 1. 3工作场所之外会对工作场所范围内的人员造成不利之危害。 1.4人员行为、能力以及其它的人为因素在本公司控制下,因工作相关的活动而造成存在于工作场所 周围之危害。 1.5在对活动、设施、场所进行危险源识别时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和《职业病 目录》识别,一般将危险源分为: 1) 职业伤害类:将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它6类。 2) 职业卫生类:将危险源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 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它职业病十类。 5. 2. 2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5. 2.2. 1询问与交流。 5. 2. 2. 2现场观察。 5. 2. 2. 3查询有关记录。 5. 2. 2. 4获取外部信息。 5.2.3各部门将已识别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中,以便充分评价危险源。 5. 3危险源评价 5. 3. 1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 分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的大小。如下: L: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定为0.1,最大定为10。具体分值划分见表一。 E:指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最小定为0.5,最大值为10。具体分值划分见表二。 C:指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00。具体分值划分见表三。 D:指危险程度分值(总分),评价公式为:D=L*E*C。危险分数等级划分及对应类别具体见表四。 说明如下:危险等级划分:总分D值N302立即改善;总分D值在160〜320分之间,属一种必须采 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总分D值在70 — 160分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此依据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表二:E值) (表一:L值) 概率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 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 2 极不可能 0. 1 实际不可能 频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 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三:C值) 5. 3.2各部门根据以上述说明判定原则及对 应的图表中分数值要求,对己识别出的危险源进 行打分评价, 概率值 发生事故的产生的后果 (c)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丧失大部分能力 7 严重,重伤,丧失部分能力 3 重大,致残,劳动能力略有影响 1 引人注目,不利健康,需要救护 记录到【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 级数 分值 危险程度(D) 类别 1级 >320 极其危险,不可继续作业 重大危险源 2级 160 〜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重大危险源 3级 70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重大危险源 4级 20 〜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般危险源 5级 W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可接受危险源 (表四:D值) 中。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QM汇总。 5.4重大危险源的判断 5.4.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5.4.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5.4.3曾发生过事故,且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5.4.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活动或设备,且无适 当控制措施的; 5.4.5同行业中有企业发生过的事件,且公司暂时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4. 6对于可能产生法定职业病的危险源; 5.4.7通过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总得分〉70分的(或三级以上的)。 5. 5危险源的控制 5. 5. 1对一般危险或可能的危险源,由相关责任部门组织整改;可接受危险源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 5.5.2对重大危险源,QM形成【重要危险源清单】经审批后在0A上公布,并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5. 5. 2.1完全的消除危害:如永久关闭一项操作或不再使用某些材料。 5. 5. 2. 2代替:采用危害性小的材料。 5. 5. 2. 3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工程控制措施。 5. 5. 2. 4制定运行控制办法,明确作业过程中安全操作的标准和方法。 5. 5. 2. 5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5.5.3公司所有员工应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熟知有关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法。 5. 4 QM对已制定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加以监督控制,并实施监测,确保实施的有效性。 6参考文件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一-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T13861 6. 2《职业病目录一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T13861 7. 相关表单 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表】 FP036-01 保存单位:QM/各部门 保存期限:6年 7.2 [重要危险源清单】 FP036-02 保存单位:QM 保存期限:6年 流程图(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