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工作报告(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现隶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80年被世 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正式任命为WHO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委托 我中心的项目是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人员培训方面,特别是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方面,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合作;搜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研活动信息,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领域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合作;因此本研究所应 成为所在地区进行心血管疾病研究活动中心之一;本研究所应协调,如条件和组织机构许可, 还应参加国内其它地区制定有关该领域今后研究的计划我中心自被任命以来,在研究所所 长、合作中心主任陈激珠院士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在以上领域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 举办全国心内科医师进修班该进修班受卫生部委托,至今己累计举办了 28期,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心内科医生愈 2000名,由陈激珠院士亲自负责学员的培养进修班通过讲座、示教及讨论等授课方式提 高学员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许多学员在进修期间同时提高了 科研水平,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通过在我中心的学习,来自不同地区的心内科医生了 解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当他们学成后回到各自医院,有可能成为本科室技术骨干,并可将 这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科内其它的基层医生尤其是一些来自中国农村不发达地区 的基层心内科医生,回到当地后仍与我中心保持联系当他们在医疗实践与科研或培训当地 医生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我们有义务随时向他 们提供技术层面上的帮助二、 举办全国心电图诊断新技术进修班迄今已连续举办了6年该进修班自举办之初,就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基层医 疗单位心电图工作者的欢迎,至今己培养学员200多名参加学员已从最早的每期20名增 加至2006年的60名,为历年最多通过在该进修班的学习,学员们普遍提高了心电图检查 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能力通过我中心培训的学员肩负着将学习到的最新进展向其它基层医 务工作者传播的任务,这些新技术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各自医院在相关领域的实力,尤其是 有助于提高在农村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内开展心电图技术的诊断水平三、举办全国超声心动图诊断新技术进修班该进修班每年举办两次,己连续举办5年,主要向学员介绍我国超声心动图开展的最新 进展和技术,至今已培养来自全国各级医院的从事超声心动图的医务工作者近200名。
学员 在我中心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科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一些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 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该进修班的课程创新性强,介绍的超声技术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因此 很受国内同行欢迎通过进修班学习,学员们锻炼了该项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学习了该 学科的最新技术,有助于增强各自单位在相关领域的实力,也有助于超声心动图这项技术在 心血管病诊断方面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从2006年起,该进修班将从每年2次增加到每年 3次,以使更多的医务工作者熟悉和掌握这项技术四、 学术交流和其它进修班作为WHO的合作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致力于有关心血管病领域在中国的人员培 训工作早在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即委托我中心举办心血管病流行病讲习班,并邀请国 外流行病专家里德医师、拉巴塞医师和李医师等进行讲课同年,由卫生部派出,世界卫生 组织资助,由我所四位专家组成的考察团赴美考察三周,走访了 10个心血管病中心在世 界卫生组织帮助下我们也在云南和新疆举办了心血管病流行病讲习班90年代,世界卫生 组织资助我们在云南举办了两次病毒性心肌炎流行病学的学习班,并由我中心工作人员和该 学习班学员一起在当地成功完成了一个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
我中心主任陈漱珠教授曾在 1985年和1987年两次作为咨询专家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专家咨询 会议另外,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每年还接受心血管病内、外科的临床进修医生每年有 40〜60名来自全国各基层单位的医师来我中心进行为期六个月到一年的进修学习在我中 心各级医师的指导下,这些进修医师分别在心内科和心外科病房工作通过进修学习,这些 医师大大提高了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自己医院,尤其是农村不发达地区基 层医院在诊治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实力其它如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和干细胞治疗领域,近几 年我中心也举办了相关的学习班,受到国内同行的欢迎五、 参与世界卫生组织MONICA协作计划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作为世界卫生组织MONICA计划在中国的研究单位之一,在上海 建立了相关的监测社区,对上海城乡居民进行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上海地区约 调查了 20万人口,我们负责的调查严格按照MONICA计划方案进行,所得的数据作为中国大 陆地区的一部分被世界卫生组织在MONICA计划报告中采用另外,我们还在监测区内进行 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很好地控制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今已 对相关人群连续随访监测20余年,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数据。
六、对MONICA计划的继续研究发现和控制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我国政府在新世纪制定相关疾病的预防和 控制政策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世界卫生组织MONICA计划的研究人群进行进一步监测十分 必要北京安贞医院是这一全国多省市协作项目的牵头单位,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作为上 海地区唯一的协作单位参与了相关研究我们在监测社区内实施了综合的干预措施以寻找与 冠心病和脑卒中有关的危险因素,对其中1000多位居民坚持了长达24年的调查和随访该 研究人群参与了九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十五攻关“中国人群心 血管病危险因素和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项目作为参与单位获得 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十一五攻关“代谢综合征发病趋势及综合控制研究” (2007年起实施)收集的数据将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脂防治指南”提 供有益的帮助七、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病毒性心脏病近年来的发病逐渐增多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腺 病毒和肠道病毒,并可引起扩张型心肌病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针 对包括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在内的病毒性心脏病进行了一系列从发病机制、诊断到 预防治疗,乃至分子水平治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家 卫生部的赞赏,并在我中心建立起卫生部国家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我们首创了病毒性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疗法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毒性心 脏病的病死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的研究对这一临床上常见且偶可致命的心脏疾 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由我中心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989〜2003病毒性心肌 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八、 上海市人群血脂水平监测以及住院心脏病病种构成长期趋势的研究解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均 期望寿命增加,社会正面临着老龄化我国人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急剧增加同时,随着人 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暴露,心血管病本身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 变化从1948年起,每隔10年,我们即开始对上海两家综合性医院的住院心脏病病种构成 进行调查最近一次调查是在1999年,该研究的时间跨度超过了半个世纪,是国内目前最 全面、持续时间最长的心脏病病种长期变迁规律的监测研究发现如没有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措施,冠心病和高血压将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研究已证明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已 对上海地区健康人群的血脂水平变化趋势进行了 30多年的监测,采用的数据来自1970年到 2002年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多次血脂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按同 一方案和严格质量控制的血脂水平长期趋势监测研究发现,虽然目前中国人群的高血脂发 病情况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冠心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针 对该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不容忽视我中心对上海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为各个年代心脏病防治策略的 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该项目获得了 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 奖新的世纪,我中心仍将继续坚持该项研究九、继续开展中国人群的血脂研究冠心病和卒中是全球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代谢紊乱,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 白(LDL-C)升高以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已被公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 年来,来自临床试验的结果强烈提示血清脂蛋白的构成情况应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过去 的30多年时间里,本研究所己对上海市居民所有年龄段健康人群的血脂水平进行了调查 而现在,我们开始实施一个关于血脂方面的后续研究一一通过电泳观察中国人群血清中不同 脂蛋白及其亚成分的代谢平衡。
通过进一步的检测发现血清脂蛋白的微小形态结构、直径以 及生化代谢途径,尤其是研究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目前我们在上海己收集了约2000 份血样,在广东收集了 600多份血样,并建立了临床血脂研究样品库今后我们计划在中国 城乡各地收集血样用于此项研究了解中国人群血脂水平、血清脂蛋白性质与代谢平衡将有 助于未来制定血脂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十、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综合防治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进展,慢性心力衰竭在人 群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死于该疾病的患者也逐年递增,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因此,对 于该疾病,早期危险因素的发现以及失代偿期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继承担国家十 五攻关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之后,我中心申请的课题“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综 合防治研究”再次得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我中心将再次作为牵头单位继续这 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将对约20000人进行相关的社区研究,从而建立临床期慢性心 力衰竭注册管理系统,开发和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危 险分层体系,并制定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方案。
该社区研究将以美国CDC社区健康规划 策略(PATCH)项目为规划模式,即倾向、强化、促成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建立一种有效 的、便于操作的社区优化的社区心力衰竭干预模式,在全国普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