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第4课溶解度2学案邹发斌

举报
资源描述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学案) 二、溶解度 (一)物质的溶解性——粗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1.影响因素 (1)内因: (2)外因: 2.溶解性分类: (二)固体溶解度 1.定义: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 下,某 态物质在 克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一般指水,但不只是水)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固体溶解度的单位:克】 【巩固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NaCl溶解度是 (2)已知: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那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3)判断正误 ①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NaCl的溶解度是36g。( ) ②在60℃,100g水中溶有75gKNO3,所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75g。 ( ) ③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KNO3,所以KNO3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 ( ) ④40℃,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有28.6gKCl,所以40℃时KCl的溶解度是28.6g。( ) ⑤40℃,140gKCl饱和溶液中溶有40gKCl,所以40℃KCl的溶解度是40g。( ) ⑥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20℃、常温) <0.01 0.01~1 1~10 >10 0.01g 1g 10g 习惯上将“难溶”称为“不溶”,但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巩固练习】 (1)不溶物的溶解度为零,对不对? (2)20℃时,CaCo3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CaCo3是 溶物质。 (3)20℃时,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是0.17g,所以熟石灰是 溶物质。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2 36.6 37.0 37.3 37.8 (2)溶解度曲线(请在图中描绘出KNO3和NaCl溶解度曲线) 讨论1: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高而 ;(如:                KNO3) (2)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如:                 NaCl) (3)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    。(如:Ca(OH)2) 讨论2:线的意义 (1)可以查找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          (2)可以比较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                          度     。 (3)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    。 讨论3:点的含义 (1)点A(线上方所有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溶液 (还有没溶解的固体)。 (2)点B(组成线的所有点):表示相应温度下,溶液是刚好 。 (3)点C(线下方的所有点):表示相应温度下,溶液是 溶液。 (4)交点表示相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 【巩固练习】1. 2.见PPT; 3.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g甲;6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0g乙,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比 ( )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甲、乙相等 D.无法确定 4.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l℃时,A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 (2)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3)当A、B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5.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中,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             什么状态(饱和或不饱和): A B C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3)温度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A>B>C。 (4)从图中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任写两条): ; 。 6.根据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容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属于 (填“难溶”、“微溶”、可溶”和“易溶”)物           质。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 (2)40℃时,50g甲或乙分别放在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的质量是 g,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乙溶液的质量约为 g,属于 溶液。 7.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B.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C.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D.甲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8.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该温度下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C.t1℃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 D.从A、B的混合物中提取A应采用降温结晶 三、气体的溶解度 [思考]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表述应该有何不同? [复习]固体的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气体溶解度:     、     ,     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        。 例:0℃,O2的溶解度为0.049:     KPa、     ℃时,     水中最多能溶解O2       。 初中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O2      溶于水; H2、CO、N2     溶于水; CO2     溶于水; CH4     溶于水; HCl、NH3     溶于水。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在因素:气体的性质 (2)外在因素: ①压强:                                     ②温度:                                     [应用1]增大气体溶解度方法有          ,            。 [应用2]解释: (1)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喷出。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                           [应用3]烧开水过程中,不断有气泡冒出。                       (俗语:开水不响,响水不无) [应用4]闷热的夏天,鱼儿为什么爱浮头,在水面附近或水面上进行呼吸?                                          [应用5]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巩固练习】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2.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碌,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夏天,冰镇的矿泉水拿出放置一段时间,瓶子的内壁附着有一层气泡。下列气体溶解度曲线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 4.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都跟物质的溶解度有关,请简单解释下列现象: (1)将凉开水倒入鱼缸养鱼,鱼不久会死掉。 (2)夏天,贮存自来水的瓶子内壁挂满一层气泡。 (3)加热到20℃时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溶解在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金属锈蚀,因此锅炉用水最好是把这些气体从水中排除掉。下面是可采用的两种方法: 方法(1)把锅炉用水放入密封的贮水箱内,然后从箱里抽出空气。 方法(2)把热的水蒸气通入锅炉用水。这两种方法都能把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除掉。 方法(1)的原因是: 方法(2)的原因是: 6.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CO2、氢,等。 (1)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的溶解度 (2)在右图中绘出CO2在地下水中随压力由P1变化到P2时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