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一)跨领域跨区域经营提速尽管跨领域跨区域经营通常会加大管理难度,但从国际巨头发展经验来看,跨领域跨区域发展往往使得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如果相关设备能够公用,则协同效应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规模效应虽然检验检测服务企业业务种类较多,但是我国行业内企业绝大多数仍集中于某一到两个细分板块检测业务,但国内的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均在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地域范围、服务行业范围,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竞争力,例如国检集团先后收购北京奥达清、安徽拓维、广州京诚进军环境、食品检测领域,华测检测通过收购宁波唯质、河南数字证书、浙江方圆电器等进军消费品、电子电器检测领域在行业整合发展背景下,预计检测企业的跨领域跨区域发展将加速二)行业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第三方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境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共有48,919家机构,其中有27,302家为民营检测机构,较2011年增长了18.92%,全行业占比上升至了55.81%,是行业最大市场主体组成。
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制的检验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保持下降,2020年,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由25.16%下降至22.81%民营检测机构主体的不断上升,体现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化转型的成功,有望为行业进步发展提供活力在集约化发展过程中,我国规模以上(年收入高于一千万元)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不断上升,营收占比亦在持续提高,规模效应显著,头部机构正在进一步确立市场地位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6,414家,仅占行业总体数量的13.11%,年度总营收却高达2,774.13亿元,占据超过77.36%以上的行业总营收这对于当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市场正在通过资本、技术、客户等多重壁垒筛选竞争力较弱的小微企业,为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培养品牌,有望后续进入国际化服务市场三)工业互联网技术助力行业创新发展检验检测是质量管理和监督的基石,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将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带来全新的行业发展方向新技术对检测业务的重塑是行业目前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检测业务将逐步被机器自动检测取代;检测实验室将转变为数字工厂,成为生产数据的流水线,而检测机构将转变为数据中心,海量的检测数据被深度挖掘后将为建设工程各方提供增值服务;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会将大量的检测机构及检测数据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同时有利于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二、 检验检测行业特点(一)资质准入为业务开展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活动,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即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资质)后,方可在资质认定的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活动CMA资质通常由省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发,为一项行政许可CNAS认可是指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对符合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实验室颁发的认可证书CNAS认可由检验检测机构自愿申请,经严格审核通过后授予,是对检测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认证,同时经过CNAS认证的机构可以获得签署互认协议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二)机构公信力为发展核心公信力是检测认证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历经市场的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是检测认证机构持续发展的核心,也只有拥有且不断保持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认证机构才可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三)全面专业的技术能力为发展动力检验检测行业客户众多,且分布在众多行业和领域,因此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保持持续发展动力,检验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检验检测能力的先进性,扩大检测参数的覆盖面,以及加强新领域的检测拓展。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发展保障服务质量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检验检测业务的根本原则,检验检测机构需要出具公正检验检测数据,并不断加大设备、人员及研发投入,以满足科学精准的检验检测结果、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高效的检测流程以及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要求,不断完善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五)地域拓展为持续发展新动能部分检验检测服务具有时效性要求,即检测样本须在限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同时快速方便的对样品检测也是提升服务能力的需求,这就要求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尽可能在全国各地进行多点布局从国内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现状来看,国内少数大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均有广泛的地域布局,以保障不同地域客户的检验检测需求因此,检验检测机构跨区域布点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三、 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发展规模随着行业政策的放开及市场需求升级,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规模也在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认监委逐步扩大对民营及外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的开放,同时简化认证机构资质认定程序,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市场活力增强由于社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内检验检测服务行业规模整体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服务机构48,919家,较2019年增长11.19%,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5.92亿元,同比增长13.67%。
自2013年发展至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营收累计上升了156.41%,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以上高速扩展的行业市场规模不仅体现了下游市场对行业需求持续提升,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要求的提升,随着社会主体对于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冲击新高检验检测报告作为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成果的主要输出形式,多年来已经实现了长足的提升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67亿份,较上年增长7.64%,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55.34万份横向结合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数量与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保持了同步增长相较于2013年的2.83亿份报告,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出具报告累计增长超过了一倍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44%,有力地体现了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态势2020年,检验检测区域营业收入排在前三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省(516.71亿元)、江苏省(345.02亿元)、北京市(288.99亿元)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排在前三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省(3,807家)、山东省(3,784家)、江苏省(3,414家)。
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为同时排在检验检测区域营业收入及机构数量前三的省份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内容的不同,检验检测行业主要可为建筑工程、环境监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等细分市场以上细分检测领域检测对象、技术要求、市场环境不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定价方式均有较大差异,也会影响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76.40亿元,占行业营收比重约为16%;建筑材料领域检验检测营业收入为338.84亿元,占比约10%;建设领域合计占比达到26%环境监测领域检验检测营业收入达到373.69亿元,占行业营收比重约为10%机动车检验检测服务行业营收达1,265.30亿元,占行业总体营收比例约7%检验检测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措施,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逐步上升,各国也加大了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制定了多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经济活动中各类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验检测需求不断上升,检验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为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近十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多项政策,对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支持检测行业快速发展;(2)破除壁垒、降低门槛,对民营及外资等机构开放,推进行业市场化运营;(3)有效利用资源,提升行业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向综合性、国际化方向发展;(4)注重检验检测服务行业与客户所在行业的联动作用,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服务认证业务,加大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7年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产品性能,推广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支持发展工业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试验验证、检验检测服务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业此外随着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大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行业随着环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目前,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环境检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二)我国基础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各省市颁布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其中北京坚持早启动、早谋划、早实施,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2021年各省市相继颁布了重大项目清单,多地重大项目迎来密集开工,如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项目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共安排正式项目166项2021年,是迈向十四五规划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我国对基础设施的重视也推动着我国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住建系统方面,2021年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推动物业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服务业深入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和运行模式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水利系统方面,2021年《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水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涵盖重大工程建设、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旱灾害防御、河长制湖长制、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湖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用水权交易等方方面面交通系统方面,目前已有31个省份,审议通过了本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未来交通的发展规划,各省根据不同的省情提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公路、铁路、机场、航运建设)、构建城乡交通网络、推进智慧交通建设重点区域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环保系统方面,2021年,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