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公司工作环境管理(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公司工作环境管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公司 工作环境管理 x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3 三、 必要性分析 6 四、 管理的任务 6 五、 管理的定义 7 六、 控制职能 8 七、 计划职能 9 八、 企业的目标范畴 10 九、 目标管理的理论 11 十、 基础设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 12 十一、 基础设施的维护 13 十二、 工作环境管理的要求 14 十三、 工作环境的两大类因素 17 十四、 公司简介 18 十五、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19 十六、 经济效益评价 2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9 一、 产业环境分析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妥善应对问题挑战,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培育新动力和竞争新优势,率先实现发展转型,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二、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覆盖区域扩大至县城、乡镇 就城市生活垃圾而言,目前既有无害化处理产能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为促进落实《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达成《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关于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的发展目标,其处理区域已逐步扩大覆盖至县城、乡镇。 其中,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尤为迫切。我国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占比持续上升,焚烧处理能力亦得到显著提升,根据2006-2019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县城垃圾焚烧处理厂数量占比由4.35%增长至28.53%,产能占比由0.39%增长至10.82%。 但是,焚烧处理方式在县城及下辖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占比仍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焚烧方式占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的50.70%,而在县城这一比例平均为19.93%。 后续伴随该等地区生活垃圾清运网络逐步完善,同时在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覆盖区域将进一步扩大。 (二)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区域不同呈现项目多元化发展趋势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国持续以匹配城镇化进程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突出问题为目标,推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政策引导焚烧发电项目呈现大规模化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单厂平均日处理能力达到1,173.52吨/日,较2004年的313.1吨/日增长2.75倍。未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稳步向前,为匹配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增加和环保标准日趋严格,更符合环保标准、处理量更大的规模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国家着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相关指导文件提出因地制宜鼓励区域统筹,同时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展目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亦积极探索分布式、小规模化发展路径。 (三)环保政策趋严,生活垃圾处理产能工艺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初期垃圾热值较低,且未能掌握炉排炉的制造技术,故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关焚烧处理能力及装机容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热值提升,炉排炉技术成熟可靠、热效率高、运行维护简便、环保排放达标稳定等优势逐渐显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规定,垃圾焚烧目前宜采用以炉排炉为基础的成熟技术,审慎采用其它炉型的焚烧炉。禁止使用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焚烧炉。 因此,原循环流化床工艺项目亟待升级改造以满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从全国范围来看,炉排炉技术在新建产能及循环流化床工艺升级改造项目两方面同步推行的情况下实现应用占比逐年提高,但仍存在提升空间,生活垃圾处理产能工艺升级改造将持续推进。 此外,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既有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排查现有焚烧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评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能力。对于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应抓紧升级改造,确保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企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推动现有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高设施自动化运行水平,增加供热等城市服务功能。因此,除循环流化床工艺项目外,不达标炉排炉焚烧工艺项目亦在改造规划范围内,且关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增加供热服务功能等项目改造需求更是为市场带来增量空间。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管理的任务 人们组成群体的最初和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而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步调一致。为此,人们在群体中就必须放弃以前的那种各自为政的散漫行为方式,在群体中通过成员间的协同行动和群体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的需要。因此,群体中的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在大方向上应该是一致的,并且在不/同视角下互为基础。 在群体中协调个人的行为,就需要管理。随着群体中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逐步得到有序安排,组织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肯定有其目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具体讲,就是把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推动组织向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必须规定组织中每个成员应当从事的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互协调。如果这些活动都规定得当、协调一致、进行顺利,那么组织中各成员的活动就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在管理过程中要鼓励那些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成员行为,阻止那些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不利行为。在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组织管理的“基础设施”。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必须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进行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优化、夯实和保障实施。管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现代化,更需要其内涵升华为先进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所有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动之中,并影响组织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影响力。 五、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定义是:确立组织战略和目标,整合组织所有的一切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和运作资源更好地实现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所有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有五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因此,管理是动态的。第二,管理的任务是达成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第三,管理的手段是配置和运作组织拥有的资源。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可能是分散的或多种多样的,所以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第四,管理的核心是持续改进和追求更好(卓越)。第五,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同。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可能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力和障碍,管理就是要努力消除各种不协调和障碍,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六、 控制职能 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意味着主动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偏差,并加以纠正(或预防)。 一个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运营计划的执行会因种种干扰的出现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偏离既定目标的情况。控制职能是以组织运营的作业标准和目标实现情况来测定实际的作业,通过将标准、计划目标与实际结果的比较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行动或进行改进。所以控制职能是组织的一切职能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职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职能的完成情况会受其他职能完成情况的影响。比如,计划是管理过程的第一个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提供的计划方案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可以想象一个旨在为顾客提供食宿的组织同一个以生产电器产品为盈利手段的组织,它们在特点和结构上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精心制定的周密的计划还是组织工作的基础。同时,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的、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领导必须适应于计划和组织的要求,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加以全面检查,纠正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七、 计划职能 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讨论。第一,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第二,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拟订实现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后者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通常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不会只有一条,因而会存在多种行动方案可供选择。从有效性和高效率的观点出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选择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作出一个选择的过程,即为决策过程。最后选择的行动方案,即为决策。 八、 企业的目标范畴 由于企业存在着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可能互相冲突的目标,所以,企业只设置单一的目标去表达组织的宗旨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标设置应从下述八个领域中考虑: 1.市场地位 企业的目标应能反映其产品和服务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处的地位。这是可以定量分析的目标。 2.技术革新 企业的目标应包含有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等技术革新的内容。技术上的目标也是可以量化的。 3.生产率和生产能力 生产率和生产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定量设置目标。4,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条件,所以,企业必须针对有限的资源设置获得、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目标。 5.获得利润 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标。就一个企业而言,应根据社会、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设置其适当的获利目标。 6.管理者的成就和发展 企业应对管理者设置目标,指明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行为成果方面的努力方向。 7.员工的成就和态度 企业应设置反映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目标,以便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企业的潜力。 8.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对社会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只有承认这一点并使企业的目标得到社会的赞同和认可,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反映其对顾客和社会负责以及负责内容和程度的目标。 这八个方面都是企业建立其目标的领域。前五个方面必须得到后三个方面的支持,否则就会毫无意义。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社会责任又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总之,从企业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些方面的目标都是不可缺少的。 九、 目标管理的理论 设置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进行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企业及其成员的工作,这一切即为目标管理。 在1945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以“目标”来领导其下级,并衡量下级的贡献,以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没有计划好的并且方向一致的目标来指导每个成员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德鲁克指出,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企业总目标对其个人有什么要求,他的上级领导也必须知道他对总目标的贡献能力如何,企业对他有什么期望并且确定如何鉴定他的成就。当企业的每个层次都能这样做的时候,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希望实现。 十、 基础设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 厂房要占有土地,设备可能产生噪声,生产过程可能产生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