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学科 年级 课题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经历设计收集数据、调查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3.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各自特点和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4.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在具体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感受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区别,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了解有关概念。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个人二次备课 一、情境创设 导语:同学们!你们家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是否担心自己买了次品或是假货?你们是否注意到,电视报纸上常报道:“××食品的合格率不到80%,××不合格,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你们知道质检部门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出这些结论的吗?——调查和统计 问题1:如果你在连云港市的市长办公室工作,因政策需要,市长要了解全市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情况。 甲提议:组织人员到全市所有的家庭中调查; 乙提议:到市区调查100户人家。 认为它们的方案合理吗?为什么?请你也设计一个收集数据的方案,(其中要说明你调查的方式和家庭数量)你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二、新知探究 阅读课本P8, 1. 调查一般有哪两种方式?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明白以下专业名词的意思, 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指出你刚才所设计的方案属于哪种调查方式?总体与个体分别是什么?如果是抽样调查,样本是什么,样本容量是多少? 1.引入概念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 2.想一想 假如我们对选班长问题有兴趣,通过什么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呢?你准备怎么做? 进行全班普查;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明确调查问题——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 第二步: 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 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民意调查方法,得票数最多者当选班长. 第四步: 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 第五步: 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 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 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探讨小结如下: (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 (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三、尝试应用 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总体:××学校××班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3.议一议 (1)县教育局开展的“感恩”活动中,某中学所有七年级(四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 (3)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 (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2)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 小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解:(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 (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2.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 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 (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 四、解决问题 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解:普查. (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解:抽样调查. 2.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解:总体:该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全体. 个体:每个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样本:所抽查的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 (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总体:这批电池寿命的全体. 个体:每个电池的寿命. 样本:抽取的10个电池.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的全体. 个体:每天进公园的人数. 样本: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五、课堂小结 1. 给你一项调查的任务,你将如何选择调查的方式?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体会? 教学札记: 7.2 统计图的选用(1)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从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在形象表达各分量在总量中所占份额大小这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3.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归纳等能力,渗透小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并由此计算圆心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对于普查或抽样调查后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进行表示才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 问题1.阅读教材P11-12关于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的文字说明. (1)根据上面结果,你对我国这五年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吗? (2)你认为这种数据表达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吗? (3)根据上面的结果制成了右面的图表(教材P13),你能从中迅速判断出我国哪一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最多吗?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问题2.阅读教材P13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7-1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1982年我国每10万人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 (3)在图7-1中,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1)扇形统计图以整个圆的面积代表 ; (2)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 ; (3)扇形统计图中某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就代表 ; (4)在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度数= ; (5)扇形统计图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应等于 。 练一练:阅读P14尝试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在教材P14中填表: (2)在教材P14中(2)完成扇形统计图。 三.【变式拓展】 问题3.电视台“市民热线”对上个月内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结果如下: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成; (2)根据统计表制成扇形统计图,计算每个扇形圆心角度数; (3)画出扇形统计图,表上相应的类型及百分比,并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类型 个数 百分比 城建 30 10% 环保 道路交通 20% 其他方面 10% 四.【总结提升】 怎样制作扇形统计图? (1)列: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应列出扇形统计图的 以及 ; (2)算:计算各项目占总体的 ,进而计算各扇形的 ; (3)画:根据算出的各扇形的 ,画出各扇形; (4)标:在各扇形的对应位置,清楚标注各项目的名称及百分比。 7.2 统计图的选用(2)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统计图,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描述数据,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较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我们小学学了哪些统计图? 二、【问题探究】 问题1.阅读教材P15-16,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三幅分别是什么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大学人数的变化情况? (3)200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多少人?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如果你想了解各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口中具有小学教育人数,你会选择哪组数据画什么统计图呢? (5)如果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