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1—23课外雷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1—23课外雷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目录 类文阅读-1 古诗三首 2 类文阅读-2 祖父的园子 5 类文阅读-3 月是故乡明 9 类文阅读-4 梅花魂 15 类文阅读-5 草船借箭 21 类文阅读-6 景阳冈 26 类文阅读-7 猴王出世 31 类文阅读-8 红楼春趣 35 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 40 类文阅读-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42 类文阅读-11 军神 47 类文阅读-12 清贫 52 类文阅读-13 人物描写一组 57 类文阅读-14 刷子李 62 类文阅读-15 自相矛盾 67 类文阅读-16 田忌赛马 70 类文阅读-17 跳水 75 类文阅读-18 威尼斯的小艇 81 类文阅读-19 牧场之国 85 类文阅读-20 金字塔 89 类文阅读-21 杨氏之子 94 类文阅读-22 手指 97 类文阅读-23 童年的发现 102 类文阅读-1 古诗三首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 )的农村儿童形象。 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 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三、四句的意思。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答案 1.悠悠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着的柴门 2.B 3.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4.例:宁静优美,闲适舒坦。(意思对即可) 清平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同“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其中( )是这首诗的词牌名,( )是题目。 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 。 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清平乐 村居 2.BX|k |B| 1 . c|O |m 3.溪头卧剥莲蓬 4.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类文阅读-2 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 )下来用帽兜子( )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 )草,我就给他( )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 ,而是 。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呼兰河传》 1.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拔 戴 盛 脱 2.“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 ,这里用了 的手法。 3.根据上下文把短文横线上补充完整。 4.用“ ”画出两个描写笑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脱 盛 拔 戴 2.玫瑰花的香味 夸张 3.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 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4.画: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5.“我”在园子里给祖父戴花。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从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里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为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么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下了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小学生萧红读本》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文中的加点字“助兴”指的是 。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题目“从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美食”指的是 和 ,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 。 4.读了短文,你体会到祖父对“我”怎样的感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X|k |B| 1 . c|O |m 5.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你做过哪些美食?请你用一两句话介 绍给大家吧。 答案 1.“我”又喊又叫,增加祖父烤鸭子的兴致 2.:“ ,” “ 。” 3.烧小猪 烧鸭子 烧鸭子 4.我体会到祖父对“我”深深的爱,我是从祖父让“我”先吃,并叮嘱“我”不要空口吃体会到的。 5.例:妈妈做的红烧排骨色泽红亮、软糯飘香,非常好吃。 类文阅读-3 月是故乡明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祖父去世、父亲受伤、哥哥因偷铁被抓要交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博爱》2020年第9期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并简单写一写它的妙处。 3.短文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的形象。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①母亲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亲在月光下给父亲送饭。 2.例:画: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的力量,烘托出母亲乐观的心态。 3.乐观、坚强、有骨气 4.例: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要正直、乐观、坚强,要勇敢地闯过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