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微观经济学(朱善利版)

举报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束克东,讲师,安徽人,分别从兰束克东,讲师,安徽人,分别从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州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9-2012.8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者。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经济政策和凯恩斯理论研究。政策和凯恩斯理论研究。QQ:372467374 email:老师温馨提示老师温馨提示n1.1.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是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是所有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基础,所有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基础,是经济类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是经济类本科学生必修课程。n2.2.西方经济学是报考经济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考西方经济学是报考经济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考课程。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是报考工商管理类硕士、博也是报考工商管理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考课程。士研究生的必考课程。n3.3.要求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一般不要缺课,否则,会影要求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一般不要缺课,否则,会影响后继章节和后记课程的学习。响后继章节和后记课程的学习。结业办法结业办法尽量不迟到,上课同学之间不要互相交流,但是可以尽量不迟到,上课同学之间不要互相交流,但是可以随时举手问问题;随时举手问问题;手机关机,不允许睡觉;手机关机,不允许睡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30%随机点名(一次不到扣随机点名(一次不到扣5 5分,分,请假需要有辅导员的签字);请假需要有辅导员的签字);考试成绩考试成绩70%70%作弊零分,按学校规定处理作弊零分,按学校规定处理考试不划范围,补考率争取在考试不划范围,补考率争取在15%15%左右。左右。教材:朱善利教材:朱善利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第三第三版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011年年n参考书参考书 :n1.1.曼昆曼昆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第五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2009-04n2.2.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72010-07n3.3.萨缪尔森萨缪尔森经济学经济学第第1818版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2008-01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言言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学经济学一、经济一、经济二、经济学二、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三、个量和总量研究法三、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四、均衡分析法四、均衡分析法第三节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功能与用途微观经济学的功能与用途一、功能一、功能二、用途二、用途n亚马蒂亚森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伦理经济学,另一个是工程学传统;n伦理学传统可以追溯到Aristotle,他认为:对于个人而言,为什么活着以及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而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邦而言,这两个问题同样重要。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学经济学一、经济(economy)economy iknmi n.经济;节约;理财n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名称后来被马歇尔改回经济学(Economics)。n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n政治经济学的解释:1615年,有一位不重要的Mercantilist蒙克莱田德瓦特维尔出于“生财之学,于国于家皆同”的辩争,首次将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它集科学、道德、哲学和技能于一身,熔理论原则、实际政策、科学证据和政策辩护于一炉,而始终关注国民财富和经济的增长。n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n“经济”的现代涵义:指一定范围(国家、区域)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之总称。现代经济伴随着货币,当中被生产、流通、交换的物品被称为商品,其中既包括苹果和衣服等的物品,也包括法律咨询、邮政递送等的服务,还有证券等的权利,以及信息。n在我国古代的释义:n经世济民;经:经营;济:帮助,救助;经世济民就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意思,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n-“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强国富民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强国富民”是历代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n指治国的才干;谓耗费少而收益多。n二、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n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Samuelson):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n本教科书中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更一般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亦即如何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在各种解决方案中如何进行最优化选择的问题。按照莱昂内尔罗宾斯(Lord Lionel C.Robbins)的说法,稀缺资源才是经济物品,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罗宾斯说,经济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在配置稀缺手段时所表现的形式。学科的性质:社会科学n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学的目的是研究使人们达到普遍幸福所使用的方法。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虽然并没有推进政治经济学,但他提出在政治经济学中应树立伦理观念的思想,成为以后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所谓“社会经济学”的起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之外的一个传统。n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认为国家的繁荣取决于财富的增长,而政治经济学正是阐述财富的科学。n西尼尔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精密地抽象演绎的,研究一般财富的性质、生产、交换及分配的纯经济科学,即把一般经济、行政、哲学、伦理等从经济学中排除出去,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西尼尔试图将经济学抽象为如同自然科学那样的一般学科,企图避开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以纯粹理论来建立经济科学,成为西方实证经济学的先驱。n作为德国历史学派先驱的李斯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一国国民经济与发展,否认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等相联系,不能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状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情况。n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经济学n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写道:“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n马歇尔去掉“政治”两个字,就是表明他非常重视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他认为经济学应该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纯科学”,想去除价值判断。(二)经济学的相关概念n1.1.稀稀缺缺性性(scarcity(scarcity sksti):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的,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n资源的稀缺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相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稀缺,通常所说的稀缺性是相对稀缺。u常接触的物品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像空气这样可以随意得到任意数量的物品,它们是不用付费的自由品;另一类是必须通过交易手段获取的,称为具有稀缺性的经济物品,得到这些经济物品总是要付出某种代价的。u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一切经济学理论皆基于该原则,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需要面临选择问题,经济学理论则围绕这一问题提出观点和论证。u意义: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决定了人们在使用经济物品中不断做出选择,如决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在稀缺的消费品中如何进行取舍及如何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且只有当物品稀缺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2.2.资源(资源(resourcesresources):“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经济学中讨论的资源分为三类:u第一类,人力资源,能够且愿意参与生产过程的人。u第二类是自然资源,处于自然状态的生产性资源。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u第三类是资本资源。在长期内能够产生收入流的资本存量。包括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以及信息资源。u3.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使用一种资源 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并且只要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u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u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例:小张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他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图:图:2 2 生产的选择与机会成本生产的选择与机会成本军用品民用品生产可能性边界线OAB(三)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三)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1.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2.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3.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当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