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预热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预热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它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 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 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D.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 D 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 A 4、1958年,有报道说:“过去每亩(山药)两千棵秧子的耕作法发展到这里的每亩一万五千棵,计划产量从每亩二十万斤直到一百万斤。”这段报道反映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5、据史料统计,1872—1890 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 1/4 以上,如以 1872 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 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 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答案】: C 6、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国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进行和平竞赛。这表明当时我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答案】: B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 ( )。 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 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 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答案】: C 8、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与希腊人同宗同源 B.英国全盘继承古希腊遗产 C.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联系密切 D.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 D 9、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 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 B.刺激生产与消费 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 B 10、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 )。 A.郡国并行 B.内阁专权 C.地方割据 D.门阀政治 【答案】: D 11、“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1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13、《汉书》载:“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 D 14、美国将军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国的安全应放在集体行动的基础之上……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第一次了解到‘有限’战争的概念。”文中“有限”战争指的是( )。 A.海湾战争 B.波黑战争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 C 15、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而第一次指的是()。 A.禁烟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16、《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  )。 A.纪传体 B.政书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 C 17、先秦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答案】: B 18、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 【答案】: C 19、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 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 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D.“大棒”与“金元”结合 【答案】: B 20、《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是( )。 A.东汉洛阳 B.东晋建业 C.唐代长安 D.北宋开封 【答案】: D 21、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这一条约是( )。 A.《巴黎条约》 B.《罗马条约》 C.《布鲁塞尔条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D 22、某学者在书中写到:“美国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外贸出口额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拥有世界百分之八十四的民用飞机。”这种情况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19世纪前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前期 D.20世纪后期 【答案】: D 23、下列教学方法中,适于讲授历史上重要条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24、1922年2月,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该条约又被称为(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 C 25、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提到的政治制度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26、张居正为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推行“一条鞭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27、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 A.《五一六通知》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答案】: A 28、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29、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出现顺序( )。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答案】: A 30、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之所以能在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 )。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31、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 C 32、《史记》成书后有许多学者为其做注解。我们今天所说的“史记三家注”不包括( )。 A.《史记音义》 B.《史记集解》 C.《史记索隐》 D.《史记正义》 【答案】: A 3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 C 34、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答案】: B 35、汉武帝为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采取许多严厉措施来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下列不属于这些严厉措施的是()。 A.推行五铢钱 B.盐铁官营 C.颁布算缗、告缗法令 D.向地方派遣刺史进行监察 【答案】: D 36、20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据此判断,该文件颁行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37、有学者认为清末以来,中国发生三场“国进民退”(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进退),第一场就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其中“第二场”指的是( )。 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民政府国营企业的急剧膨胀 D.公私合营企业全部变成了国营企业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