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这种方法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2. 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从10s到20s物体的速度为______m/s,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 表面(选填“内”或“外”),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 热。 4.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现象,“对影成三人”说的就是光的______现象。 5. 根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如图所示,______(选填“A”或“B”)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某班张老师上课时常需要摘下眼镜看后排的同学,戴上眼镜阅读教学资料,则张老师配戴的是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6. 甲,乙两种液体体积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1:2,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如果将甲液体倒去一半,剩余甲液体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 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体温约为26℃ B. 眨一次眼约用1min C. 手掌宽度约为50cm D. 质量约为50kg 8.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传播速度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B超”体检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D. 智能声纹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解锁的 9.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B. 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D.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10. 早上醒来,小明觉得自己有点发烧,于是找来体温计正确测量自己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体温计中的水银(    ) A. 质量变大 B. 体积不变 C. 密度变小 D. 密度变大 11.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 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12. 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13.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则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4. 质量、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块冰化成水,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B. 两个质量和体积相等的铜球和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ρ铜>ρ铝) C.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D.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会改变的。 15. 如图,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眼睛在B处看到硬币在C处。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16. 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17. 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蜡烛B跟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像。 18. 小明在做“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其操作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______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2g,现将适量盐水装入烧杯,并放在天平的左盘,测量其质量,待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盐水质量为______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盐水体积为______mL,由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小明同学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19.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中心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______(填“上”、“下”)方;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央,若只调节透镜,应将透镜向______(填“上”、“下”)调节。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用L0、L表示)。 20. 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志牌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数字“50”单位是______,该数据表示的意思是______,“15km”表示的意思是______, 汽车驶过标志牌时,标志牌相对小华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0.5小时,则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计算从标志牌到昆明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1. 某建筑工地需要300m3的沙石,小明同学为了估测一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的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沙石的质量为5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ρ水=1×103kg/m3】求: (1)桶的容积; (2)砂石的密度; (3)若用一辆载重15t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B  不能  声源  【解析】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这种方法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dB;不能;声源。 (1)噪声的单位是分贝。 (2)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噪声监测器的用途,属于基础题。属声学基础题。 2.【答案】0  5  【解析】解:由图可知,10~20s内物体的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段时间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速度为0m/s;由图可知,这40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m,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st=200m40s=5m/s。 故答案为:0;5。 根据图线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分析10~20s内的运动状态,即可知道速度; 由图可知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理解运动图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凝华  内  放  【解析】解:“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内;放。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折射  反射  直线传播  【解析】解:(1)“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2)“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本人、地面上的影子、酒杯中的像,“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要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多加思考。 5.【答案】B  凸  【解析】解:近视眼的特点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B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某班张老师上课时常需要摘下眼镜看后排的同学,戴上眼镜阅读教学资料,则张老师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B;凸。 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