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化 学 (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Fe 56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化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与科技的中心学科之一,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B.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科学家利用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C.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将要使用的聚氨酯速滑服,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D.科研人员积极研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疫苗一般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盐析【答案】D【解析】A.钠的还原性大于钛,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故A不选;B.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污染,不产生二氧化碳,故B不选;C.聚氨酯速滑服,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故C不选;D.疫苗一般冷藏存放,避免见光,高温,防止蛋白质变性,故D选;故选D8.止吐药米格列奈中间体N的合成反应如图(已知:Ph为苯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间体N的分子式为C22H16O8N2B.物质的量相同的M与N最多消耗等量的NaOHC.M合成N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M、N都能使酸性的KMnO4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A.由N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22H16O8N2,A正确;B.1mol M含有2mol羧基,能消耗2mol NaOH,1mol N含有2mol酯基,消耗2mol NaOH用于酯的水解,得到的羟基连在苯环上,属于酚羟基,又消耗2mol NaOH,则1mol N能消耗4mol NaOH,两者不同,B错误;C.M合成N是羟基和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C正确;D.M、N中苯的支链上有H原子,能被酸性的KMnO4氧化褪色,D正确;故选B。
9.在Ru-Rh基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制备乙酸的一种机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iI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④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C.制取乙酸的总方程式为:CO2+H2+CH3OHCH3COOH+H2OD.运用该反应机理可由异丙醇制备正丁酸【答案】D【解析】A.据图可知反应①中消耗LiI,反应⑤中又生成LiI,所以LiI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B.反应④中氢气中的非极性键断裂,形成O-H键、I-H键,均为极性键,B正确;C.据图可知反应物有CH3OH、CO2、H2,最终产物有CH3COOH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CH3COOH+H2O,C正确;D.异丙醇为,根据图示反应机理可知,羧基取代羟基的位置生成异丁酸,而不是正丁酸,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室温下,下列关于1L 0.1mol/L FeCl3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的Fe3+离子数目为0.1NAB.加入Cu粉,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C.加入0.15mol NaOH后,3c(Fe3+)+c(H+)=c(Na+)+c(OH−)D.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OH−)减小【答案】C【解析】A.Fe3+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N(Fe3+)<0.1NA,故A错误;B.Cu+2Fe3+=Cu2++2Fe2+,因加入Cu的量不确定,转移电子数目N(e−)≤0.1NA,无法确定,故B错误;C.加入0.15mol NaOH后,溶液中必有2c(Na+)=c(Cl−)(物料守恒)、3c(Fe3+)+c(Na+)+c(H+)=c(OH−)+c(Cl−)(电荷守恒),可得3c(Fe3+)+c(H+)=c(Na+)+c(OH−),故C正确;D.加水稀释使平衡Fe3++3H2O3H++Fe(OH)3向右移动,n(H+)增大,但c(H+)减小,c(OH−)增大,故D错误;答案选C。
11.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X、W为同一主族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甲、乙、丙分别为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Z)˃r(W)>r(Y)>r(X)B.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C.丁为CO,反应③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D.X、W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r(W)>r(X)>r(Y),A错误;B.W为Si元素,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丁为CO,反应③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生成硅和CO,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C正确;D.X与W分别为C元素和Si元素,其简单氢化物均为分子构成,因为CH4的相对分子质量较SiH4的小,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SiH4的小,所以其沸点相对较低,即X
12.常温下,铁的氢氧化物(或3)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表示的曲线B.的Ksp=10−15C.在Y点通入足量的O2将达到R点(忽略溶液体积变化)D.在Q点加水稀释可能移到M点【答案】C【解析】铁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为Ksp=c(Fen+)·cn(OH−)可得,饱和溶液中pFe=pKsp+npH-14n,则氢氧化铁饱和溶液中pFe=pKsp+3pH-42,氢氧化亚铁饱和溶液中pFe=pKsp+2pH-28,则曲线Ⅰ表示氢氧化铁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液pH的关系,曲线Ⅱ表示氢氧化亚铁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液pH的关系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氢氧化铁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液pH的关系,故A正确;B.由图可知,X点pFe为1、pH为7,则pKsp=pFe-2pH+28=15,Ksp=1×10−15,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铁饱和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小于氢氧化亚铁饱和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由图可知,Y点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与R点溶液中铁离子浓度相等,则在Y点通入足量的氧气不可能将达到R点,故C错误;D.在Q点加水稀释时,氢氧化铁饱和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会减小,可能移到M点,故D正确;故选C。
13.一种电解法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该法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Pd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570℃、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2+8H++6e−=2NHB.每生成1mol NH3,有3g H2被氧化C.该装置工作时,H+从a极区向b极区迁移D.该装置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答案】B【解析】反应总方程式为N2+3H22NH3,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应为电解池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应为电解池阳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H+,以此解答该题A.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故A错误;B.根据电解反应和电子守恒得到N2+6e−+6H+=2NH3,H2−2e−=2H+,2NH3∼6e−∼3H2,每生成1mol NH3,有1.5mol氢气参与电极反应,即有3g H2被氧化,故B正确;C.a为阴极,b为阳极,阳极连接电源正极,氢离子移向阴极,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故C错误;D.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常压、570℃条件下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故D错误;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5分)我国有丰富的Na2SO4资源,2020年10月,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公布了利用Na2SO4制备重要工业用碱(NaHCO3)及盐(NaHSO4)的闭路循环绿色工艺流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流程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用以下实验装置图进行流程中的“一次反应”①装置A中盛装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橡皮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②装置B中加入CCl4的目的是___________③装置D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④装置C中的试剂b是___________2)在“二次反应”中,硫酸铵溶液与过量的硫酸钠反应生成溶解度比较小的复盐Na2SO4·(NH4)2SO4·2H2O,分离该复盐与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3)依据该流程的闭路循环绿色特点,“一次反应”与“煅烧(350℃)”的实验中均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处理尾气,则烧杯中的X溶液最好选用___________溶液4)测定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称取12.5g所得产品,配成1000mL溶液,每次取出配制的溶液20mL,用0.1000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l234标准溶液体积/mL20.0518.4019.9520.00所得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为___________(以百分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分析上述流程图,写出利用该流程制备两种盐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使氨水能顺利滴下 防止溶液倒吸 CaCO3+2H+=Ca2++CO2↑+H2O 饱和NaHCO3溶液 (2) 烧杯、玻璃棒、漏斗 (3) Na2SO4 (4) 96.0% (5) Na2SO4+CO2+H2O=NaHSO4+NaHCO3 【解析】由实验装置可知“一次反应”中A装置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作用制备氨气,通入B装置中导管插入到CCl4溶液中可以防倒吸,装置D为实验制备CO2的装置,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C则是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用于除去CO2中的HCl,装置B为反应装置,反应方程式为:Na2SO4+2NH3+2H2O+2CO2=2NaHCO3↓+(NH4)2SO4,然后过滤分离出硫酸铵溶液,进入“二次反应”室,硫酸铵溶液与过量的硫酸钠反应生成溶解度比较小的复盐Na2SO4·(NH4)2SO4·2H2O,然后对复盐进行煅烧,反应为:Na2SO4·(NH4)2SO4·2H2O2NaHSO4+2N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