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食品及乳制品公司绩效计划(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焙烤食品及乳制品公司绩效计划 焙烤食品及乳制品公司 绩效计划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简介 2 二、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 7 三、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 9 四、 绩效计划的内容 13 五、 绩效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14 六、 绩效目标的来源 17 七、 确定绩效目标的方法 19 八、 绩效的影响因素 21 九、 绩效的分类及性质 23 十、 职位评价的原则 29 十一、 职位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2 十二、 公司简介 33 十三、 SWOT分析说明 35 十四、 法人治理结构 41 十五、 发展规划 51 十六、 人力资源配置 59 劳动定员一览表 60 一、 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2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333.00㎡(折合约2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2238.00㎡。其中:主体工程16031.60㎡,仓储工程3201.5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977.71㎡,公共工程1027.18㎡。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 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 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 1、焙烤食品制造业 深入实施云饼战略,重点发展滇式烘焙食品,代加工、预加工产品。深化云南绿色消费印象,发展具有独特饮食文化的多元化产品,对省内食用花卉及茶叶、咖啡、乳饼、火腿等特色资源做到统筹利用、分类开发。有效拓展鲜花饼、月饼等产品品类,着力开发减油、减盐、低糖、高营养密度等特征的绿色休闲食品,开发长保质期滇式焙烤食品,拓展生产消费半径。丰富品牌合作模式,支持糕点面包、果脯蜜饯等行业中小型特色企业以代工、品牌联合、品牌嫁接等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 2、乳制品制造业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原料资源,立足乳业新发展阶段,支持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传统乳制品工业化和益生菌等新食品原料转化应用,重点发展灭菌乳、调制乳、低温发酵乳、常温发酵乳等,提高优质乳产能,补充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乳扇、乳饼、乳饮料。 以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保山市、曲靖市、楚雄州等地为主发展区,在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陆良产业园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洱源产业园区等布局特色乳制品制造业。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035.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600.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73%;建设期利息193.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流动资金2242.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35%。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600.1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614.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02.64万元,预备费183.25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1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885.43万元,纳税总额1558.78万元,净利润2194.4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99%,财务净现值749.6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92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13333.00 约20.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22238.00 容积率1.67 1.2 基底面积 ㎡ 7999.80 建筑系数6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75.75 2 总投资 万元 10035.90 2.1 建设投资 万元 7600.1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6614.26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802.64 2.1.3 预备费 万元 183.2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3.04 2.3 流动资金 万元 2242.71 3 资金筹措 万元 10035.90 3.1 自筹资金 万元 6096.2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3939.64 4 营业收入 万元 21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8885.43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925.93 "" 7 净利润 万元 2194.45 "" 8 所得税 万元 731.48 "" 9 增值税 万元 738.66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8.64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558.78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5428.15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0940.42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92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3.99%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749.69 所得税后 二、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 现代企业的绩效评价起源于美国。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19世纪末期美国铁路的财务报表分析;另一个是20世纪初期美国银行的企业信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早期企业内部评价运用最广泛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蓝本、以简单的财务结果为测评指标的绩效测评的雏形。而银行信用分析则是银行从企业外部视角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的分析,通常除了考虑企业的财务报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勘察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在美国,随着股市的发展,外部的企业测评逐渐由银行的信用分析发展到投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华尔于1928年提出的综合比率分析体系。 他选择了七个财务比率指标:流动比率、资产/固定资产比率、净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等。每个指标分别占总评价的一定比重,并确定了标准比率依次给企业打分,按权重相加得出总评分。 这是一套衡量企业财务稳健性和综合支付能力的测评模式。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成熟,企业的经理为了得到银行、投资者及公众对本企业的青助和支持,开始把原来流行于企业外部的评价方式引入公司内部,和原有的财务报表分析结合,成为企业整体绩效测评的流行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杜邦公司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华尔的综合评价法是20世纪前半时期企业自身绩效测评的核心体系。它们仍然都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重点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20世纪中期,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方法,建议企业把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转换为部门和员工个体的绩效目标。这使得企业的绩效评价开始向下分解到内部各成员的绩效评价。不过,绩效评价指标仍然以财务成果指标为核心。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没有关注到企业的内部流程,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发现企业工作流程中的管理问题,同时也不能保证企业朝着自己的战略目标健康发展。于是,企业界在绩效评价指标上加入了动态性的成长能力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人均净利润增长率,它们各占一定的比重。这类成长能力指标与传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约按2:5:3的比重分配权重。由于看到用财务指标评价公司与员工绩效的作用有限,甚至还有很多缺陷,于是1951年GE公司开始开发新的绩效评价指标。除了盈利性指标外,还挑选了市场份额、生产效率、员工积极性、公众反应、短期和长期经营指标等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不过GE公司的这次变革遇到很大的阻力,收效甚微。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具有远见的学者和企业咨询专家开始把绩效评价引入内部流程和战略管理领域,力图更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 三、 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分类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与构成 所谓评价指标,就是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它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只有通过评价指标,评价工作才具有可操作性。绩效评价指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对部门和员工具体绩效状况的客观反映,又是组织和部门意志与要求的体现,即既是“晴雨表”,又是“指挥棒”,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构成要素。 指标名称:对评价指标的内容作出的总体概括(如销售收入、利润、合格品率等)。 指标定义:指标内容的操作性定义,用于揭示评价指标的关键可变特征(如销售收入是指到账资金) 标志:用于区分各个级别的特征规定(如优秀、良好等) 标度:用于对标志所规定的各个级别包含的范围作出规定,即用于揭示各个级别之间差异的规定(如95分以上为优秀)。因此,我们通常把两者统称为评价尺度(“尺”即标志,“度”即标度)。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有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分类,根据能否量化进行分类,以及以“特质、行为和结果”进行分类等。 1、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分类 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潜力四类,而工作潜力往往是通过工作能力评价进行推断的,这样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以下三类。 (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工作业绩就是工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表现为完成工作的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工作效率指标、成本费用指标等。 (2)工作态度评价指标。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为了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以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在绩效评价中引入对工作态度进行评价的指标。一般来说,不同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工作绩效。 (3)工作能力评价指标。不同的职务对人的工作能力要求是不同的,需要在绩效评价时设计相应的能力指标,并通过能力指标引导、鼓励员工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 2、根据评价依据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分类 根据是否能够量化可把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指的是那些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评价结果,并以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评价指标。使用硬指标可以免除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和效率。不过,当评价所依据的数据不够可靠,或者评价的指标难以量化时,硬指标的评价结果就难以保证客观和准确了。在实践中硬指标往往表现为缺乏灵活性。软指标主要是指通过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