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一般理论:全球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第一章发展与发展社会学本章主要内容:现代化、发展的概念发展社会学重点了解现代化和发展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 现代化与发展的概念一、现代化1、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 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 展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18世纪(一说16世纪)的欧洲,之后席卷全球,至今仍在继续, 期间经历了三次高潮发展社会学的定义(教材):“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 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 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 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的特征:时间上的特定性、空间上的全球性、内容上的全面性、进程上的加速性2、 内容: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工业化及其影响下的经济结构的变迁与快速增长 城市化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影响下的整个社会的理性化世俗化政治民主化人的现代 化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指标1、 工业化系数: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1.5以下 农业社会1.5— -2.5 工业化初期2.5— -4 工业化中期4--6 工业化后期6以上 发达经济2、 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GDP20%以下 农业社会20%—-40% 工业化初期40%—-50% 工业化中期50%以上 工业化后期3、 制造业比重:制造业增加值/GDP25%以下 工业化初期25%—-40% 工业化中期40%以上 工业化后期社会学意义上的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 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上既是内涵,也是人类 关于发展的认识过程迄今为止,发展是一个最常见、最通俗易懂,但也是最具歧义、最 难把握、理解偏差最大的概念,而且,对它的不同理解,极有可能直接导致实践上的不同后果三、现代化与发展的关系1、发展是泛指,现代化是特指2、发展更强调内部要素的协调, 现代化则更强调综合3、发展更强调计划性,而现代化更侧重于评价性但不管怎么说,发展和现代化的联系远远大于它们的区别,今天,人们所研究的发 展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现代化问题,发展社会学本质上也就是现代化社会学第二章世界现代化进程一、 世界现代化的发端1、时间18世纪70年代丁业革命,是人类现代化的正式起步2、 西欧社会背景:多层次的等级封建制结构、王权与教权分立、新兴城市自治、多元国际 结构3、 西欧现代化的内部条件:1、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宗教改革 与世俗化4、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4、 西欧现代化的外部条件:殖民地的扩张: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贵金属、原材料的需求,掠 夺殖民地资源、市场,加速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二、 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一、 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以第一次工业革命队伍为先导,由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双重推动而产生的整体性社会变革过 程。
特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基本前提、明显的内生性质、对外扩张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 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民间力量是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化的发展较为顺利,不存 在大的失调与错位二、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和现代化在西方文明的核心地区取得成就以后,越出西方文明向其它异质文化地区传 播与扩散的过程一类是德、俄等处于西欧文化边缘地带的国家另一类是:中国、口本、土 耳其等东方国家共性领导人夺取政权,衽政治变革是现代化的首要政治条件、政府直接经济社会生活、能 否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应对后发困境,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特有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了不均衡的现代化模式帕森斯:科学革命、民主革命、工业革命防御型现代化三、 第三次现代化浪潮20世纪下半叶,新兴工业化以新的科技和工业革命为动力共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支配地位、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困境、传统势 力强大,与现代因素冲突剧烈四、 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发展的 根本动力、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和调整过程、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 变迁过程一、国外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1、定性标准对现代化定性研究,首先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然后是确定一个核心的评价标准,这个评 价标准就是定性的。
早期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强调现代化的“现代性”,即把现代工业社会 的主要特征理解为现代性,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传统性1)箱根模型1960年,日本箱根会议上,来自口本、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30多位专家讨论了现代化问 题,提出了经典现代化的8项标准,被学术界称为箱根模型这8项标准是:① 人口比较高度集中于城市,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城市为中心;② 使用非生命能源的程度比较高,广泛的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的增加;③ 社会成员在广大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④ 村社和代代相传的社会群体普遍解体,导致个人有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个人在社会中的行 为具有更广泛和多种不同的范围;⑤ 全面推广文化知识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对其周围环境传播的世俗的和越来越科学化的倾 向;⑥ 广大和深入的大众交流网络;⑦ 政府、商业、工业等大规模社会机构的存在以及这些机构中日益增多的官僚组织;⑧ 在一个大的民众团体控制下,各大民众团体加强统一(即国家),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 口益增强(即国际关系)2)列维模型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列维教授在他首次出版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一书中,对“现代 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①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高;② 由于高度专业化,各种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③ 伦理具有普遍主义的性质,而不是由家庭和亲属关系决定的个别性;④ 国家权力是集权而不是专制;⑤ 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⑥ 具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⑦ 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组织;⑧ 家庭是小型化的,家庭功能比较少。
3) 现代人模型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出版《走向现代,六个 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对现代人在十二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他将现代人的特 点归并为以下九个方面:① 乐意接受新经验,并对革新和变革持开放态度;② 思想活跃,对周围范围广泛的问题形成比国内发表自己的观点;③ 着眼现在或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④ 相信人类可以自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⑤ 处理事务具有计划性、组织性;⑥ 信任感,相信社会和其他人士可以依靠的;⑦ 分配公平,个人报酬与其技能和对组织的目标的贡献成正比;⑧具有抱负,愿意接受正规 教育和科学知识;⑨ 了解和尊重别人的尊严4) 比较模型经典现代化理论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个人现代化等 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提出不同领域的现代化的特征或标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国家主权来自人民、政治权力分不到全体公民、以普选制度、政党 制度和科层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等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非生物能源广泛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超过农业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社会阶层分化、组织专门化、社会流动、城市化、家庭小型化等。
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普及正规教育、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 经济主义等个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参与性公民、具有丰富知识、具有充分自信心、有高度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思想解放、愿意接受新经验和新知识等2、定量标准1)布莱克标准1966年,研究现代化比较有成就的学者布莱克,提出了有关现代化的10 项标准用以反映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指标(布莱克标准)1、 人均GNP(以1973年美兀计算)2、 能源消费(人均煤当量,公斤)3、 劳动就业比例(%):农业、工业、服务业、4、 各部门占GNP比例(%):农业、工业、服务业、5、 终极用途占GNP比例( %):消费资本形成、政府开支、6、 城市化(10万人以上城市中人口的百分比)、7、 、教育:中小学(适龄组的入学比例)、高等教育(每百万居民中的学生数)、8、 、健康状况:新生儿死亡率(每千名出生儿童的死亡)、食物供应(人均每口卡)1、医生(每 百万居民中的医生数)、9、 殉:邮件(每人每年投寄国内信件)、(每千人计)1-10100-500报纸(每千人发行量)、 收音机(每千人台数)、电视机(每千人台数)、10、 收入分配(按收入的百分比):收入量低的五分之一居民、收入量高的五分之一居民、 收入量高的百分之一居民(2)英格尔斯标准英格尔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1970年)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30002、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3、3、服务业增 加值占GDP%〉454、4、非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7055、城市化水平(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66、成人识字率%>807、7、大学入学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 岁人口比例)%10-158、8、每个医生服务的人数人<10009、9、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7010、 10、婴儿死亡率%<311、11、人口自然增长率%o<l不足之处:①英格尔斯制定的指标由于年代久远,标准值显得偏低。
依照上面的评价标准, 今天不少国家或地区都已达标,但它们依然落后② 这11项指标中缺少生态、环保方面的指标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水体污 染、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已给经济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防治污染、改善 生态环境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③ 这11项指标没有考虑到信息社会的特点近20年,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网络终端用 户等都发展得相当快,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 活质量④ 这11项指标中没有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社会的物质承载体基础设施不足,就会 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制约经济的运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⑤ 评价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指标值分别相当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⑥指标有交叉,如 婴儿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关的⑦英格尔斯评价标准只有11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评价方法例如,现代化水 平的计算方法、是采用简单平均还是加权平均等问题均未涉及3)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世界银行在《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按1980年人均GNP将世界各国和地区分为三种类 型:将低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10美兀或以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 GDP确定为420-4500美元,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510美元及以上。
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又分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20-1410美兀,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1420-4500美元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按1989年数据、《2000/2001年世界发 展报告》按1999年数据进行了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 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 至11905美兀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兀为高收入国家(4)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