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资料

举报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双减背景下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高效,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小组是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习团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培.2养。为此,学校聚焦教学改革,推进小组合作:一是,班级管理将小组合作理念融入其中,班级事务转化为小组事务,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运用小组合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假期课外,利用小组合作,由组长督促管理假期的学习、生活,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现阶段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选题意义.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教学为研究背景,以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研究为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实践方式为研究重点,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将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下,如何研究并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设置恰当情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为新课程的更好实施积累经验,升华理论。(二)、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2、通过再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使学生学会有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3、可以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的更多成功的追求。4、科学分组突出分层教学的优势。5、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4三、研究的内容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3、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加强对农村小学小组学习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是学生在终身学习中的需要。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资料调查法: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背景研究。案例分析法: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5总结经验法:用于实验班开展的先期实验经验的推广。行动实践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七、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4-2xx5)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5-2xx.6)1、调查阶段(2xx.6-x.7)(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6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xx.7-2x.8)(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3、提 高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有 效 性 的 实 施 阶 段(xx.8-2x.12)(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xx.1-2xx.5)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鉴定汇报活动。八、预期目标和成果1.预期目标:(1)通过开展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7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2.预期成果(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九、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是一到五年级学生。拓展到中学学生。十、研究组成员情况x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