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题库大全(能力提升)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题库大全(能力提升)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方法,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连贯性 【答案】: B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 B 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答案】: D 5、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 )特征。 A.挫折感 B.耗竭感 C.去个性化 D.低个人成就感 【答案】: C 6、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 )时达到最高峰。 A.25岁 B.30岁 C.35岁 D.30~35岁 【答案】: A 7、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答案】: B 8、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答案】: C 9、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答案】: B 10、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答案】: A 11、“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 B 12、(2020年真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答案】: B 1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与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 A 14、小斌经常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想很多遍.明知道没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以致小斌很痛苦。小斌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答案】: A 15、张宏一次在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此后张宏不在高铁上吸烟了,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 D 16、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称作()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 C 17、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 C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 ) A.发展潜能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权利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 B 19、(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 B 20、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剌激获得 D.刺激消退 【答案】: A 21、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视觉后像 D.感觉对比 【答案】: A 22、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 A 2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 D 24、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 A.6、7~11、12岁 B.8、9~11、12岁 C.14、15~18、l9岁 D.11、12~14、15岁 【答案】: D 25、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属于()。 A.综合性的选修课 B.活动性的选修课 C.综合性的必修课 D.活动性的必修课 【答案】: C 26、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C 27、“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A 28、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 C 2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答案】: A 30、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 C 31、(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海德 【答案】: C 32、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 C 3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疏导教育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34、德育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 B.借鉴国外发达国家 C.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答案】: B 3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D 36、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答案】: D 37、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答案】: B 3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这个过程中最突出体现的是()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 D 39、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40、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 A.参与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非参与观察法 【答案】: B 41、下列不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的是() A.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答案】: C 42、(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答案】: A 43、电视新闻经常播放表彰各种见义勇为好市民的现场报道,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A 4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 B 4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 A 46、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 C 47、一位鞋商一天把他的销售人员叫来吩咐说:“给你个任务,把鞋卖到非洲去,你若能完成,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若不能你就不用回来了。”这时候销售人员非常苦恼,他觉得老板这不是难为人吗。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的。对这件事情他非常生气,甚至想辞职不于。这时候他朋友告诉他说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就是因为那里的人不穿鞋,所以才是巨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