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完整版【精练】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完整版【精练】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答案】: A 2、 迁移的实质是(  )。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重组 【答案】: A 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答案】: C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A 5、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答案】: A 6、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 A.鲁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C.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答案】: C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C 8、下列教学方法属于变式的是()。 A.张老师在讲解海洋动物的概念时。列举了金枪鱼、海虾、海星等海洋动物的例子 B.王老师在讲解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概念时.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二者的差异 C.李老师通过反证法证明了勾股定理 D.于老师在讲解圆的概念时.用红色粉笔将概念的关键词圈出来 【答案】: A 9、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答案】: B 10、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答案】: A 11、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C 12、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答案】: B 13、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答案】: C 1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想象 D.理想 【答案】: C 15、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答案】: C 16、史上流传的“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 B.自然 C.环境 D.家庭 【答案】: C 1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答案】: A 18、小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把各种解决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答案】: C 19、 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通 【答案】: B 2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答案】: B 21、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中,以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 B 22、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23、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答案】: A 24、(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 C 25、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3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答案】: A 2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答案】: D 27、奥苏伯尔认为,( )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最佳学习方式。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答案】: B 28、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答案】: D 29、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结构 C.课程评价 D.课程资源 【答案】: D 30、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答案】: B 31、(2021年上半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32、平视桌面上的一本书与斜视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书,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形状虽有不同,但人对书的形状知觉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答案】: D 33、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答案】: C 34、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答案】: C 35、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A.实验室条件 B.自然状态 C.人为控制 D.自然状态或实验室 【答案】: B 36、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 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 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緣装饰得格外醒目 【答案】: A 37、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 A 38、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那么她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 C 39、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近因效应 D.宽大效应 【答案】: A 40、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 B 41、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 D 42、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答案】: D 43、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属于()。 A.综合性的选修课 B.活动性的选修课 C.综合性的必修课 D.活动性的必修课 【答案】: C 4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 B 45、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46、李明同学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