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内部题库附答案(精练)

举报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内部题库附答案(精练)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A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传授知识 B.传承文化 C.培养人才 D.服务社会 【答案】: C 3、(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答案】: C 4、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B 5、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A.结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社会期待 D.效能期待 【答案】: D 6、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 A 7、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 B 8、下列属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作用的论述是()。 A.性相近,习相远也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A 9、学习迁移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原理,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通过活动能概括出其共同原理。持这种观点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答案】: C 10、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这种记忆过程属于() A.机械识忆 B.无意识忆 C.意义识忆 D.被动识忆 【答案】: C 11、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C 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D 13、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答案】: A 14、概念中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 ) A.内涵越丰富,外延也相应越多 B.内涵越丰富,外延则越少 C.内涵越抽象,外延越狭窄 D.内涵和外延一一对应 【答案】: B 15、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答案】: B 16、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 D 1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 A.认知矛盾 B.习俗水平 C.观察学习 D.榜样示范 【答案】: C 1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D 19、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答案】: C 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答案】: B 21、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答案】: C 22、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这种症状表现属于( ) A.广场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社交恐怖症 D.泛化恐怖症 【答案】: A 23、2012年单项选择: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其主要问题是()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惧 【答案】: C 2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D 25、赵老师的思想品德课的主题为“孝”.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或其他长辈洗一次脚。赵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答案】: A 26、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 D 27、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 B 28、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答案】: D 29、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C 30、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31、苏联教育家( )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其和谐教育思想。 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纳 【答案】: B 32、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33、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答案】: B 34、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 B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 A 36、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 A.鲁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C.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答案】: C 37、汽车司机应当具有动作灵活敏捷,注意稳定并善于转移等特点,这说明职业对人的( )有一定的要求。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 C 38、()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答案】: A 39、新教师王老师在上入职后的第一节课时,尽管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紧张,她的教学过程显得匆忙,语速快,也没有关注到学生。最后还没有按时下课。你认为王老师今后在教师能力素养方面应首先提高( ) A.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答案】: A 4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 D 41、“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A 4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答案】: B 43、(2021年上半年真题)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传授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C.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D.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答案】: A 4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不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以自我为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答案】: D 45、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答案】: C 46、()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B.叙事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答案】: B 47、“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A.尊重 B.期望 C.责任心 D.品德 【答案】: B 48、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