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完整版(易错题)

举报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完整版(易错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答案】: C 2、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 D 3、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A 5、人们有时会发现夜空中的月亮似乎在动,这是( )现象。 A.动景运动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 B 6、2012年单项选择:陈明考满分内心非常高兴,却表现得若无其事。这反映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具有()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答案】: C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答案】: C 8、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答案】: D 9、2011年单项选择:儿童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D 1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 A 1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特点是() A.向师性 B.依赖性 C.可塑性 D.独特性 【答案】: C 12、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 C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驾行之”是()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A.《论语》 B.《礼记*学记》 C.《礼记*中庸》 D.《大学》 【答案】: C 14、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答案】: C 15、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答案】: A 16、某学生背一段课文读了6遍刚好成诵,若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连续再读( ) A.6遍 B.5遍 C.4遍 D.3遍 【答案】: D 17、张老师新接手三年级二班,并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了解到该班是学校当中教育基础相对比较差的班级,那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答案】: A 18、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 B 1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答案】: C 20、 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答案】: A 21、勤能补拙说的是( )相互促进的关系。 A.性格与能力 B.气质与能力 C.气质与性格 D.能力与兴趣 【答案】: A 22、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答案】: C 23、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答案】: B 2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A 2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答案】: C 26、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B 2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答案】: D 28、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 D 29、一堂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用小石头和沙子进行两种演示:先放沙子再放石头和先放石头再放沙子.通过所得出的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比来引出时间管理的方法:石头比喻重要的事情,沙子比喻小事情,以此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习理论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现说 C.有意义接受说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答案】: B 30、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 B 3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这属于()。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答案】: A 32、(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答案】: C 33、(2021年上半年真题)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 B 34、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 B.行 C.忠 D.信 【答案】: A 35、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中团结协作”反映的是教师( )。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B.对待学生的态度 C.对待同事的态度 D.对待自己的态度 【答案】: C 36、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压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D 37、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 C 38、“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种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答案】: C 3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说服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答案】: A 4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 C 41、“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答案】: D 42、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答案】: A 4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A.A顺向正迁移 B.B逆向正迁移 C.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 A 44、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答案】: C 4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无用论 D.内发论 【答案】: B 46、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答案】: A 4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惩罚法 D.行为塑造法 【答案】: D 48、()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