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题库大全及答案一套

举报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题库题库大全及答案一套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有些企业由于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所以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性很强,这类企业比较适合( ) A.矩阵制 B.模拟分权制 C.流程型 D.多维立体组织 【答案】: B 2、( )是在绩效管理末期,主管与下属就本期绩效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方面所进行的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估。 A.绩效考评面谈 B.绩效总结面谈 C.绩效计划面谈 D.绩效指导面谈 【答案】: A 3、(  )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A.悲观决策标准 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C.中庸决策标准 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 【答案】: A 4、 ( )是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对人们的劳动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而出现的一种状态。 A.劳动法律规范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规定 D.劳动法律原则 【答案】: B 5、宽带薪酬最大的特点是(  )。 A.能力提高 B.工作效率提高 C.压缩级别 D.技能提高 【答案】: C 6、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  )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薪酬福利 【答案】: A 7、以下关于敏感性训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就个人情感等进行坦率、公正的讨论 B.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的洞察力 C.常采用集体住宿训练、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方式 D.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不适用于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 【答案】: D 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A.人力资源培训 B.人力资源配置 C.人力资源规划 D.人力资源设计 【答案】: B 9、( )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A.企业集体谈判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C.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D.劳动争议仲裁机制 【答案】: C 10、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要素不包括(  )。 A.工作绩效 B.测评目标 C.测评指标 D.测评内容 【答案】: A 11、围绕与工作相关的关键胜任能力的面试问题属于( )。 A.压力性问题 B.知识性问题 C.行为性问题 D.经验性问题 【答案】: C 12、( )覆盖所有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A.劳动合同 B.劳动法律法规 C.集体合同 D.劳动法律制度 【答案】: B 13、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协议约定劳动条件标准,但该标准不能()国家规定的标准。 A.高于 B.等于 C.优于 D.低于 【答案】: D 14、以下关于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B.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相同的 C.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包含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D.组织设计理论将企业环境、战略、技术等作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答案】: B 15、单位总是要求员工周末加班,你很不情愿。但单位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人愿意加班,客户要求在限卑时间内完成的订货任务就无法完成。你会( )。 A.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 B.反映自己的看法,但在没有回应前会遵守规定 C.直接拒绝 D.找理由推脱加班 【答案】: B 16、以下关于企业定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政府编制 B.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完全一致 C.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 D.使用劳动力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 【答案】: A 17、( )可以用于企业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 A.定员定额法 B.灰色预测模型 C.岗位分析法 D.马尔可夫模型 【答案】: D 18、(  )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A.法律渊源 B.劳动法 C.劳动合同 D.劳动关系 【答案】: A 19、KPI作为绩效指标与考核标准的结合体,它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 A.定性化、结果化 B.定性化、行为化 C.定量化、结果化 D.定量化、行为化 【答案】: D 20、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 A.赫兹伯格 B.亚当斯 C.莱文泽尔 D.弗洛姆 【答案】: D 21、经常用于非管理人员招聘的员工招募方法是( )。 A.推荐法 B.布告法 C.档案法 D.任命法 【答案】: B 22、关于道德,正确的说法是(  )。 A.道德反映着社会正义力量的要求 B.道德的表现方式是说教 C.道德是为了维持秩序而强加在人们头上的外在约束力量 D.道德评价完全属于主观判断的范畴 【答案】: A 23、加权选择量表法属于()绩效考评方法。 A.结果导向型 B.行为导向型 C.品质导向型 D.综合导向型 【答案】: B 24、(  )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A.劳动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 C.事实劳动关系 D.劳务关系 【答案】: C 2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预测能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B.动态的组织条件下,人力资源预测非常必要 C.静态的组织条件下,人力资源预测并非必要 D.现实生活中的组织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 【答案】: D 26、如果你在工作中连续遭遇上司误解,你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 A.调换一份新工作 B.找好朋友倾诉 C.反思原因 D.感到压抑,但会默默忍受 【答案】: A 27、()是一种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 A.流程型组织结构模式 B.多维立体组织结构模式 C.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 D.网络型组织结构模式 【答案】: A 28、“您在什么类型的企业工作过?”属于结构化面试中的()问题。 A.经验性 B.情境性 C.压力性 D.背景性 【答案】: D 29、进行360度考评前要对考评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包括( )。 A.沟通技巧 B.反馈评价结果的方法 C.考评实施技巧 D.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 【答案】: D 30、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  )所研究的内容占有主导地位。 A.静态组织设计理论 B.动态组织设计理论 C.古典组织设计理论 D.近代组织设计理论 【答案】: A 31、用于奖励的考评应重点考评(  )。 A.工作过程 B.工作效率 C.工作成果 D.工作态度 【答案】: C 32、满足权利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 A.对资源进行控制 B.解决复杂问题 C.控制他人和活动 D.战胜对手或敌人 【答案】: B 33、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组织因素 D.人际因素 【答案】: A 34、企业应安排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疾病时应及时(  )。 A.转岗 B.解聘 C.治疗 D.上报 【答案】: C 35、在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要素中,( )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 A.测评对象 B.测评主体 C.测评指标 D.测评目标 【答案】: D 36、相关分析法是描述两组测评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表示完全正相关,(  )表示零相关。 A.r>1.00;r=1.00 B.r=1;r=0 C.r=0;r>1.00 D.r=1.00;r=0 【答案】: D 37、以下关于组织设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织设计理论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B.动态组织理论包含静态组织理论的内容 C.组织设计理论又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 D.静态组织理论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答案】: C 38、以反映和体现被考评者的品质特征的指标为主体构成的考评体系是(  )。 A.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B.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C.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D.行为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答案】: C 3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为(  )日。 A.7 B.15 C.30 D.60 【答案】: D 40、运用面谈法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的缺点不包括( )。 A.影响员工的工作 B.对培训者的面谈技巧要求高 C.占用大量的时间 D.会受到面谈者主观因素影响 【答案】: D 41、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属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  )变革方式。 A.改良式 B.渐进式 C.计划式 D.爆破式 【答案】: A 42、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个裁级(  )裁决制度。 A.两次 B.多次 C.一次 D.无限 【答案】: C 43、在素质能力测评中,最常使用的差异量数是( )。 A.均值 B.中位数 C.方差 D.标准差 【答案】: D 44、采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 A.事件过程法 B.案例评点法 C.敏感性训练 D.阅读训练法 【答案】: B 45、工资集体协商的双方可书面委托本企业外的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 A.1/2 B.1/3 C.1/4 D.1/5 【答案】: B 46、企业制定(  )的目的是及时处理事故,采取预防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A.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B.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答案】: C 47、( )用于衡量受训者从培训中学到了什么,一般通过笔试来评估。 A.绩效成果 B.情感成果 C.认知成果 D.技能成果 【答案】: C 48、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中,( )的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A.劳动法律法规 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C.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D.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答案】: C 49、根据绩效考评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用于培训的考评应以()为重点。 A.工作过程 B.工作效率 C.工作结果 D.工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