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言 学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红楼梦》导言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复述故事梗概;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3.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法指导】 自读、研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 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二、名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三、文本探讨: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候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四、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的主要人物关系。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达标检测】 一、基础过关检查: 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蒙 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2.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B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 找出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两项( C E )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的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处都要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二、综合拓展提升: 1.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2.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3.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甲),(乙)。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 4.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5.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 “假语村言”, “经历过一番梦幻”, “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 “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6.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摘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1)第一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0个字。)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语句是( C ) ①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②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③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④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 ② ④ (3)第四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个字。) 现实生活 (4)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标序号写,每条不得超过15个字。 ①给作者留下了创作的自由; ②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欣赏的自由。 (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是哪几项 ( B D E )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人,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6)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