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王维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举报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王维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王维专题练 一、【题文】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无限懊恼”不对。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故B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诗人的情感。解答本题考生要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诗句的意思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这两句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4—15题。 不遇咏 王 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②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③ 注 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说:同“悦”。③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答案 D 解析 “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错,反映的应该是诗人自己强烈的用世意愿。 15、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诗人尽管不遇却不愿阿谀权贵,在落魄中仍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②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在对家人的思念中仍不失豪迈豁达的胸怀。③诗人批判世人自私,在忧愤不平中仍坚守自己济世进取的志向。 三、【题文】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氛垢:尘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放晴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天空也没有尘埃:这不禁令诗人欣喜去远眺美丽的风光。 B.诗人纵目望见:城门口对着人来人往的渡头,一片喧嚣;村边绿树紧连溪流的入河口,秀丽明净。 C.诗人用动态的人物给原野平添无限生意,让人想见田间活跃的情状且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气氛。 D.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景色宛若一幅优美、静谧的风景画,显示出王维高超的写景艺术才能。 15.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城门口对着人来人往的渡头”错误,应该是“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B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田野外面,溪水与河水闪烁着粼粼银光;近山背后,一座座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这两个意象画面都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决非泛泛写景。 【点睛】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 D.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则展望远景。 答案:C 【解析】“阴晴众壑殊”,不是指“时雨时晴”,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15.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示例1】认同后一种“非寻常写景可比”。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联虽不再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 【示例2】认同前一种“与通体不配”。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诗题为“终南山”,前三联也一直写山的奇伟变幻的景象,尾联却写自己“寻宿无着”的情状,不免扫兴,显得不协调。 (若从诗人心理、情趣等主观方面分析且能自圆其说亦可。尾联含意,2分;分析理由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A。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 15.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每点2分,一共6分)(如果第三点答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惬意。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