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一体化设备公司生产控制_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MBBR一体化设备公司生产控制 MBBR一体化设备公司 生产控制 x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2 二、 生产控制的概念 5 三、 生产控制的方式 6 四、 在制品控制 7 五、 生产进度控制 10 六、 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 12 七、 生产计划的编制 14 八、 公司概况 16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16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16 九、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17 劳动定员一览表 17 十、 法人治理 19 十一、 SWOT分析 31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51.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192.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660.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2%;建设期利息198.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4333.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45%。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1192.7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088.37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104.39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63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6093.24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475.44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7.91%。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3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158.05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34000.00 约51.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5354.00 容积率1.63 1.2 基底面积 ㎡ 21420.00 建筑系数63.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01.21 2 总投资 万元 21192.7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6660.8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3794.22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498.86 2.1.3 预备费 万元 367.81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8.56 2.3 流动资金 万元 4333.31 3 资金筹措 万元 21192.7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3088.37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104.39 4 营业收入 万元 463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6093.24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967.25 "" 7 净利润 万元 7475.44 "" 8 所得税 万元 2491.81 "" 9 增值税 万元 1995.8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39.51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4727.2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5662.2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6158.0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93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9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727.46 所得税后 二、 生产控制的概念 生产控制是指为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分析偏差和合理调节的系列活动。生产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它包括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调度、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的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生产控制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生产过程的人、财物等各个方面。 生产控制既要保证生产过程协调地进行,又要保证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它又是一种协调性和促进性的管理活动,是生产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即通过生产控制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既可在严格的计划指导下进行,满足品种、质量、数量和时间进度上的要求,又可按各种标准来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减少资金占用,加速物资和资金周转,实现成本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 生产控制的方式 根据生产管理的自身特点,常把生产控制方式划分为以下三种 (1)事后控制方式。事后控制是指将本期生产结果与期初所制订的计划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措施,在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反馈控制,控制的重点是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事后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控制工作量小、费用低。其缺点是在“事后”,本期的损失无法挽回。由于事后控制的依据是计划执行后的反馈信息,所以要提高控制的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具备较完整的统计资料,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要客观,提出的控制措施要可行。 (2)事中控制方式。事中控制是通过获取作业现场信息,实时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若有偏差,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并实时对生产活动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以确保生产活动沿着当期的计划目标而展开。这种控制方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控制的重点是当前的生产过程。事中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实时控制,保证本期计划如期完成。其缺点是控制费用较高,由于事中控制是以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为依据,所以要提高控制的质量,应做到以卞几点:具备完整、准确而实时的统计资料,具有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决策迅速、执行有力。 (3)事前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是在本期生产活动展开前,根据上期生产的实际成果及对影响本期生产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预测,制定出各种控制方案 (控制设想),在生产活动展开之前就进行针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可能变化而调整“输入参数”实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式,以确保最后完成计划。它属于前馈控制,控制的重点是在事前计划与执行中有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上。 四、 在制品控制 (一)在制品的概念 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1)毛坯。毛坯是指已由下料工序下料完毕,铸件清沙、铲毛刺、打底漆完毕,锻件去飞边整形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的在制品。 (2)半成品。半成品是指毛坯经机械加工成为零件,并已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的在制品。半成品一般还要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3)入库前成品。入库前成品是指已完成加工任务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物品。 (4)车间在制品。车间在制品是指已投入车间,正处于加工、装配、检验、等待或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毛坯、外购件、半成品等。 (二)在制品控制的概念 在制品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 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在制品的供需关系。为了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道工序保证生产进度,都能按计划有节奏地连续均衡生产,应该储备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它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过多的在制品储备是一种浪费。因此,加强在制品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主。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和妥善保管在制品。 (四)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采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多的在制品,又会使生产场地拥挤,流动资金占用增多,运输保管费用增加。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制定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1)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 (2)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定额的制定。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有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之分。当上一流永线的节拍与下一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时,只包括运输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节拍不一致时,则只包括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定 成批生产条件下可按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的半成品来确定。 (1)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定。它是指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批量来计算。 (2)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定额的制定。车间之间的半成品是指车间之间的中间仓库中的在制品,由周转半成品和保险半成品组成。周转半成品的占用量处在经常性变动之中,因前车间入库和后车间领用的情况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周转半成品定额就是计划期末的半成品占用量。保险半成品定额根据统计资料确定。 五、 生产进度控制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任务是按照已经制订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出产。生产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速度。为此,必须自始至终掌握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 生产进度控制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到产成品入库为止的全部生产活动都与生产进度有关。习惯上人们将生产进度等同于出产进度,这是因为客户关心的是能否按时得到成品,所以企业也就把注意力放在产成品的完工进度上,即出产进度上。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供应链环境下的进度控制与传统生产模式下的进度控制不同,因为许多产品是协作生产和转包的业务,和传统企业内部的进度控制比较,其控制的难度更大,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跟踪机制进行生产进度信息的跟踪和反馈。生产进度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研究解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跟踪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可以说,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投入进度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进度计划完不成常常与投入进度失控有关。投入进度控制是生产进度控制的首要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的控制。有的企业甚至会把每个工人把握的每道工序用时间来确定。不过,用时间来具体衡量的,基本出现在拥有大型流水线、产品稳定、工艺相对简单的企业中。 (3)出产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是指对产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还包括对产品配套的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六、 产品出产进度的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