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一体化设备项目作业计划方案(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MBBR一体化设备项目作业计划方案 MBBR一体化设备项目 作业计划方案 目录 一、 影响服务业作业计划的因素 2 二、 制订服务作业计划的方法 3 三、 排序问题描述 6 四、 单一作业中心的排序 10 五、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12 六、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 18 七、 企业社会责任归位 19 八、 工业4.0对运营管理模式的重构 21 九、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23 十、 运营系统 23 十一、 项目概况 24 十二、 产业环境分析 27 十三、 污水处理行业品牌和客户关系壁垒 28 十四、 必要性分析 28 十五、 进度计划方案 2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9 十六、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30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4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9 十七、 投资方案 40 建设投资估算表 42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4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5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6 一、 影响服务业作业计划的因素 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作业计划与制造业作业计划有很大的差异。影响服务作业计划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服务的易逝性;顾客参与服务过程。 1、服务的易逝性对服务作业计划的影响 服务的易逝性对服务作业计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计划内容。在服务业中,作业计划要规定服务交易的时间或地点;而制造业中,作业排序仅仅涉及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2)人员规模。因服务的易逝性,加之顾客的到达及服务时间都是随机的,所以服务的输出与劳动力的最佳规模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而在制造业中,两者之间有紧密联系,因此可通过计算寻求最优作业排序方案。 2、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对服务作业计划的影响 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对服务作业计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顾客的参与使得服务系统难以实现标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 (2)有时为了满足顾客心理需求,需要服务人员与之交谈,这就增加了控制服务时间的难度。 (3)对服务的评价往往是基于主观判断的。由于服务是无形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感觉有关,不准确的评价信息反馈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 制订服务作业计划的方法 1、服务运营策略 为使服务的易逝性及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影响达到最小,通常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1)在顾客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提供模块化的服务产品,如饭店的菜单或快餐店的食品。 (2)将部分作业与顾客分离。例如,宾馆的服务员总是在顾客不在时才清扫房间,以做到互不干扰。再如,饭店总是设置前台和后台,以减少顾客不必要的参与。 2、服务作业计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制订服务作业计划的方法。一般来说,制订服务作业计划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将顾客需求分配到服务能力的不同时段内,即安排顾客需求;将服务人员安排到顾客需求的不同时间段内,即安排服务人员。 (1)安排顾客需求 安排顾客需求就是根据不同时间可利用的服务能力来对顾客排序。在这种方式下,服务能力保持一定,而适当地安排顾客的需求,以提供准时服务和充分利用能力。实际上常用的方法有三种:预约、预订和排队等候。 1)预约。通过预约给予顾客特定的服务时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为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并提高服务系统和服务人员的效率。医生和律师是使用预约系统提供服务的典型例子。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计好预约时间,否则当顾客到达后等待时间过长时,会导致顾客不满。同时,还要制订好顾客迟到或没有赴约的预案。 2)预订。预订系统类似于预约系统,但它通常应用于顾客接受服务时需占据或使用相关的服务设施的情况,如酒店、飞机经常使用预订系统。预订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给予服务管理者一定的提前期来做出服务计划,以充分利用服务设施。而且,预订时通常要求顾客支付一定数额的抵押金,这样可减少毁约的发生。 3)排队等候。由于顾客到达的随机性与服务时间的随机性,即使服务能力再充分的系统也会出现排队现象。排队分析已在服务系统设计中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安排服务人员 安排服务人员就是将服务人员安排到顾客需求的不同时间段内。它是通过适当安排服务人员来调整服务能力,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服务要求。这种方式通常用于需要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且需求总量可以预测的情况。采用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有:邮局营业员、护士、警察、商场营业人员、公交汽车的司售人员的工作日以及休息日的安排。 一般说来,类似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服务业企业也要首先制订全年、每个月以至每周的人员需求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作业排序方法把人员计划转换成每个人的日常轮班计划。 下面介绍一种安排服务人员的方法,它可以保证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使每位员工都能连续两天休班。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需求。明确一个周期内,每天需要的员工数量。这里的周期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10天,还可以是一个月。 2)找数组。在一个周期内,把相邻的两个数看作一个数组。找到这样的数组:其中大的那个数不会超过其他任意一个数组中大的数。如果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数组,就选择数组中两个数之和最小的那个数组。如果数组中两个数之和也相等,就随机选择一个数组。不妨把选中的数组称为小数组。 3)确定休班日期。就每一个员工,让其在剩余需求数中的小数组对应的两天休班。 4)更新需求员工的人数。安排完一名员工休班后,将没安排休班的日期对应的需求量减掉1,即是新的人员需求量。 以此类推,直至把全部员工的休班时间都确定下来为止。 三、 排序问题描述 排序就是确定各个作业在作业中心的处理顺序。所以,单件小批生产系统的作业计划就是排序问题。在服务业中也涉及排序问题,例如,大学里的排课就是典型的服务业排序问题,要把班级、课程、教师、教室和时段全部确定下来。 1、排序的目标和任务 排序的目标有以下几个: •满足顾客或下一道工序的交货期要求; •流程时间最短,即各项作业在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最少; •准备时间最短或成本最小; •在制品库存最低; 上述目标往往不能同时达到。 排序要完成的任务有: •分配作业、机器、人员到作业中心或者其他特定地点; •决定作业执行的顺序。 2、排序准则 为了得到所希望的排序方案,人们提出了很多排序准则。迄今为止,人们已提出了100多个排序准则,在实际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先到先服务准则。优先选择最早进入可排序列的作业,也就是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2)最短作业时间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作业时间最短的作业。 (3)交货期最早优先准则。优先选择完工期限最紧的作业。 (4)最短松弛时间优先准则。优先选择松弛时间最短的作业。所谓松弛时间,是指当前时点距离交货期的剩余时间与工件剩余加工时间之差。 最长剩余作业时间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时间最长的作业。 (5)最长剩余作业时间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时间最长的作业。 (6)最短剩余作业时间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时间最短的作业。 (7)最多剩余作业数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数最多的工件。 (8)最小临界比优先准则。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作业。所谓临界比,是指作业允许停留时间与余下作业时间之比。 (9)随机准则。随机地挑选出一项作业。 这些排序准则各具特色。FCFS准则适用于服务业的排队。按SPT准则可使作业的平均流程时间最短,从而减少在制品量。EDD准则、SCR准则及SST准则可使作业延误时间最小。MWKR准则使不同工作量的作业的完工时间尽量接近。LWKR准则使工作量小的作业尽快完成。MOPNR准则与MWKR准则类似,但更多地考虑了作业在不同作业中心上的转运排队时间。 3、排序问题的分类 排序问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机器、零件和目标函数的特征分类。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以分成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和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对于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按零件加工路线的特征,可以分成单件作业排序问题和流水作业排序问题。零件的加工路线不同是单件作业排序问题的基本特征;而所有零件的加工路线完全相同,则是流水作业排序问题的基本特征。按零件到达车间的情况不同,可以分成静态的排序问题和动态的排序问题。当进行排序时,所有零件都已到达,可以一次对它们进行排序,这是静态的排序问题;若零件是陆续到达,要随时安排它们的加工顺序,这是动态的排序问题。按目标函数的性质不同,也可划分不同的排序问题。譬如,同是单台机器的排序,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和使误期完工零件数最少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排序问题。按目标函数的情况,还可以划分为单目标排序问题与多目标排序问题。另外,按参数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确定型排序问题与随机型排序问题。所谓确定型排序问题,指加工时间和其他有关参数是已知确定的量;而随机型排序问题的加工时间和有关参数为随机变量。这两种排序问题的解法本质上不同。因此,由机器、零件和目标函数的不同特征以及其他因素上的差别,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排序问题。 4、排序问题的基本假设条件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必须对排序问题给出一些假设条件。下面给出六个最基本的假设条件。 (1)一项作业不能同时在几个作业中心上加工。 (2)作业在加工过程中采取平行移动方式,即当上一个作业中心加工完后,立即送到下一个作业中心加工。 (3)不允许中断。一项作业一旦开始加工,必须一直进行到完工,不得中途停止插入其他作业。 (4)每个作业过程只在一个作业中心完成。 (5)作业数、作业中心数和加工时间已知,作业时间与加工顺序无关。(6)每个作业中心同时只能加工一项作业。 此外,在考虑排序问题时,假定作业中心数有限,劳动力充足,不考虑由于劳动力缺少而使作业中心无法运转的现象。 5、排序问题的数学表示 1967年康维等人首先提出用4个参数表示排序问题的方法。 有了这4个符号,就可以简明地表示不同的排序问题。 四、 单一作业中心的排序 对于多个作业在一个作业中心加工的情况,无论以什么样的顺序把待加工作业安排到作业中心,都不会影响作业中心的负荷,即作业中心的资源占用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考虑全部作业的平均流程时间、作业的延迟时间等指标,就有了作业排序问题。 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排序准则及其主要优缺点。 (一)FCFS准则 FCFS准则是服务业排队中最常用的一种准则。可以把这种准则推广应用到制造业,即按照作业到达作业中心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FCFS准则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简化企业内部的物流组织。这种准则的主要缺点是当一项作业时间过长时,会使其他作业延迟。 (二)SPT准则 SPT准则就是把加工时间短的作业排在前面。其效果是:作业平均流程时间最短。 SPT准则的最大优点是可使作业平均流程时间最少和在制品库存最少。这种准则的主要缺点是,当新的加工时间短的作业不断到达作业中心时,会使加工时间长的作业一直等待。 (三)EDD准则 EDD准则就是把交工时间最紧迫的作业安排在最前面。这种准则贯彻优先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管理思路。 EDD准则的主要优点是使平均延迟时间最短。这种准则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作业的加工时间,可能造成某些作业等待加工的时间过长,从而增加在制品库存。 五、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和设计以及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数量模型与管理科学 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的大师们创建了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使运营管理真正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 数量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早在1915年,F.W.哈里斯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