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1.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控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争论、辨证地看待在文章中寄予的抱负社会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体会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抱负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控、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次、详略,体会本文精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抱负。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抱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争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2.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控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非常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方、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性格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方、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同学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简单的问题,采纳问答法,简捷明快。   3.争论法。对有肯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需要广泛地谈论。 3.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控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志气可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介绍   三、解题   “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意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同学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依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老师巡回指导。   〔2〕请同学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说明,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详细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同学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争论。   〔2〕同学相互争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四周同学,最末全班统一争论,请同学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询疑问难,老师或引导同学回答,或亲自回答。   〔3〕同学朗读课文。   〔4〕老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识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同学自学为主,培育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技能;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4.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材分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表达,谈论了秦王朝成败的缘由,以借古讽今。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涌现,标识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同学观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同学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快速灭亡的缘由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留意掌控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二、分析同学   我们的同学现在还连续中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机械地做题,考试时全凭主观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爱好。针对这一现状,本课教学将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借文释史,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援助同学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同学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能。   三、教学目标   1、归纳掌控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非常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谈论时运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概非凡,而又耐人寻味。   4、了解贾谊对秦王朝快速灭亡缘由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同学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同学的阅读爱好,培育同学观赏古代历史散文的技能,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控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留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同学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同学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1、提问争论法   2、讲练结合法   3、范读背诵法 5.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掌控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技能。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依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老师诵读、同学自读、同学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同学在回答下列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控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启发同学思维,使其擅长动脑,敢于发言。   三、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   领悟和学习烛之武的劝告艺术。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6.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育同学的想象技能及口头表达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顺畅诵读,培育文言语感。   2、熟识文中的描写用语,培育同学的再造想象技能。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次写景的方法。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激发并培育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奇妙并再现山市.   教学难点   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技能.   教学方法   诵读法(采纳多种方式朗读)   争论法   情境设置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空中楼阁图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图片中最奇妙的是什么,并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间涌现一座城市吗?让我们走进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同学介绍及《聊斋志异》,课件出示资料助读。   2.师生竞读   ①抽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字音﹑停顿﹑断句)   ②老师配乐朗诵,同学体会停顿﹑语调﹑情感。   同学发表观点,老师总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精确断句﹑读出情味。   ③选派同学代表与老师竞赛,同学评论并说明理由。   ④集体有感情朗读。   3.译读(字﹑词﹑句说明竞赛)   4.品读   (1)体会山市之“变”。   (2)想象山市之“奇”。   (3)品尝山市之“美”。   三、争论讨论   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作鬼市?山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同学思索、谈论、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引导明确:古代的人无法说明这种现象,所以才归结为鬼在作怪。事实上我们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能够说明这一现象了。自由组成研讨小组。搜集相应资料或故事,争论、探究其中科学道理。   四、课堂练笔   同学观赏烟花绽放情景的图片,然后用笔有顺次、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去描绘。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述漂亮奇妙的山市。   2.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形成的缘由。 高一班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doc* 【文档字数】全文共5104字 【文档格式】WORD版 下载Word文档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