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使用目标管理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药品使用目标管理方案 一、药品收入比例目标管理 目标:根据科室前2年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适度结合2005年较2004年增长幅度,制定出本年度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控制目标(见附件)。 管理:每月由财务经济管理处核算出各科室药品收入比例,月增长1%为正常范围。超过正常增长范围按以下方法处理: 增长>1%---<2%:按照增长超过比例乘药品总收入折合后从科室医疗绩效工XX扣除; 增长>2%---<4%:扣减质量分5分,按照增长超过比例乘药品总收入折合后从科室医疗绩效工XX扣除; 增长>4%---<6%:扣减质量分10分,按照增长超过比例乘药品总收入折合后从科室医疗绩效工XX扣除; 增长>6%:扣减质量分20分,按照增长超过比例乘药品总收入折合后从科室医疗绩效工XX扣除。 二、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目标管理 目标:根据临床科室前2年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比例,制定出本年度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比例为控制目标(见附件)。门诊病人原则上不使用特殊抗菌药物。 管理: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调查统计出各科室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比例,月增长2%为正常范围。增长超过正常范围按以下方法处理: 增长>2%---<4%:扣减科室医疗质量分10分; 增长>4%---<6%:扣减科室医疗质量分15分; 增长>6%--<8%:扣减科室医疗质量分20分; 增长>8%:扣减科室医疗质量分30分。 三、抗菌治疗前病原送检率目标管理 目标:根据科室前1--2年抗菌治疗前病原送检率作参考,结合实际调查病例情况,制定出各科室抗菌治疗前病原送检率(另发),为控制目标。 管理:每月由医院感染监测中心调查统计出各科室抗菌治疗前病原送检率。低于控制目标按另行方案执行(待定),未定出控制目标之前,按实查病例扣分----有条件送检而未送检病例每例扣5分。 四、抗菌药物使用前20位监控 目标:根据全院上年度抗菌药物销售前20名变化情况,确定为我院抗菌药物常用基本药物。三线药变化范围不超过3个名次,二线药变化范围不超过5个名次。如为新购进品种,则不应进入前10名。 管理:每月由药剂科统计出抗菌药物使用前20名,并根据需要提供抗菌药物使用前10位医生。出现下列情况由医务处、医院感染监测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调查以下二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量前10位的医生全部病例:一是前20名超过变动范围的抗菌药物;二是新购进品种进入前10名者。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反馈、内部通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等。 目标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度调整一次。 病种有特殊变化时,经科室申请经专家组讨论后可调整药品比例。 附件: 科室药物和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使用控制目标 科室 药物使用占总收入比例(%) 特殊使用(三线)抗菌药物 占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急诊科 46 10 呼吸内科 58 19 心内一病区 31 3 心内二病区 36 3 消化内科 45 6 肾内科 53 7 血液科 53 17 内分泌 44 1 神经内一病区 42 8 神经内二病区 42 8 肿瘤科 50 9 普外科 36 8 肝胆血管外科 36 8 骨科 31 10 手足外科 39 5 心脏外科 15 3 胸外科 38 16 泌尿外科 32 12 儿外科 29 1 神经外科 42 18 肛肠外科 27 1 烧伤整形外科 28 9 妇科 23 0.5 产科 12 1 儿科 45 4 眼科 15 0.5 耳鼻喉科 32 1 口腔外科 18 0.5 口腔内科 10 口腔正畸科 10 干部保健病房 47 中医科 56 皮肤科 57 生殖中心 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