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

举报
资源描述
埔桥区龙王庙小学备课本任课教师:周 伟任课学科:语 文任课年级:四年级学 年 度:2014-2015学 期:第 二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册共有课文3 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 共4 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 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一 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教 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学 目组成,其中有略读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心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 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简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析学情分析: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关键的一个学期,学生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我们班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好学上进,语文素养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但是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不按时完成,马虎,总体成绩又不会特别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是特别严重。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以外,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教育目标任务要求一、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1、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2、识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措施含教改课题3、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4、习作练习:适 时 安 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5、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及时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6、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 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四教学进度周次教 学 内 容教时 3 7 2 3.61、古诗词三首2、桂 林 山 水3、记金龙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7语文园地一 单元测试讲评7区我4 2 0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8、将心比心7语文园地二 单元测试讲评7 5-4.3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大自然的启示74.6-心 网语文园地三 单元测试讲评7夕 存4.1 713、夜莺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74.2 0-4 1-5.1 5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24、麦哨75.1 87级语文园地六 单元测试讲评7国 好5.2 9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7四6.1-6?5 语文园地七 单元测试讲评7十1 229、寓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76.1 5七 世语文园地八 单元测试讲评7身 痴6.2 6复 习 考 试7+A6.教学进度周次教 学 内 容教时五、教务处检查优生辅导计划1、鼓励优秀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要经常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他们大胆实践,不怕出错,增强信心。2、鼓励学生质疑。组织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外开展提高性的自学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适当作一些指导。3、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教学时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4、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设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鼓励优秀生解答难题。此时,采用分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优秀生做组长,发挥他们的作用名单:张缘缘 桑浩武 张琳 朱文强待优生辅导计划1、课外辅导。一有时间就叫他们了解“课堂知识掌握怎么样?”2、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在学校里,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3、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使他们爱上数学。4、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5、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6、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名单:李承宇 张雪琪 余慧君 张雨晴第 一 单 元课时教学设计总课时序数:1-2课题1.古诗词三首第1-2课时备课人周伟教学目标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 写“亭、庭”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 写 独坐敬亭山和 望洞庭。3 .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教学难点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教法学法朗读法图片展示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首次备课次改-修课 后回 忆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1)“独”坐 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 读 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A”,在长音 后 划“/”,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鸟 飞孤独寂寞云 去两不厌怀才不遇山人相依惺惺相惜敬亭山教学过程首次备课次改-修课 后回 忆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 背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 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 望洞庭。2.介绍洞庭湖。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 中 的“瓢”,要 注 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2.再 读 古 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 称“青螺”。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 样 的“湖光秋月”画 面 才“两相和”呢?(3)古 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 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 的 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巨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五、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六、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 意“曾”是多音字,这 里 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a 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3.说说词的大意。八、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 助 注 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