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让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注意文中的特殊表达,将自主学习与相互交流结合起来,从课内阅读往课外阅读拓展。对习作部分,教师要找准定位,重在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有兴趣写,有信心写,应尽量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习作学习,实现与二年级写话的自然衔接、平稳过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2.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让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或默写诗文片段,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融人情境,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诗词意境,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 ②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唤醒其生活经验,积累并加工生活素材;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方法,写作并修改习作。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③思维能力: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能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②语言运用: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④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小学的特别。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 2. 学习重点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 1. 聚焦“单元导语”。 2.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图片: 1.课件出示三年级教材封面(上册)、对应目录、某个单元的内容。 2.介绍篇章页:每个单元课文开始前多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 3.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4.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 5.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新鲜”在哪里。(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比三年级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篇章页的内容和谈体会。 3.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后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4.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后,交流:什么是“新鲜感”。 5.齐读课题两遍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活动意图: 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体例与一、二年级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元导语”的出现。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提问:同学们,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3.说说你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德昂族这些民族的了解。请学生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5.请学生分类认读识记以下词语。 6.提问并小结: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文中这些短语是否也能给你带来新鲜感? 8.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9.小结:除去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 10.请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所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11.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学生活动: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学生学习“新鲜”的字词,说说文中哪些词语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3.学生说说他们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些民族的了解。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4.学生谈一谈他们还知道的少数民族。 5.学生分类认读识记词语,每个齐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认读词语: 说一说这些短语的新鲜感表现在哪里? 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这所学校给他留下的印象,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11.生再次默读课文后明确课文是按照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叙述的。 活动意图: 三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归类整合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一、二年级学到的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多元识字。此环节除随文识字外,着力于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明晰: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坪坝  绒球花  绚丽多彩  孔雀舞  摔跤  边疆  凤尾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边疆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②语言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③思维能力: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④审美创造: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思政元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3. 学习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2.组织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得,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排比的表达方式,更可以是对这所学校的特色的认知等。)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在作者眼中,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它的可爱体现在上学路上景色的美丽,体现在孩子们虽然穿戴不同,但是都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祖国。“当,当当!当,当当!”听,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节课里,让我们跟着这些孩子的脚步,到这所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吧! 学生活动: 1.学生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再读课文,学习新课。 活动意图: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回顾旧知,不仅能很好地强化训练点,更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夯实知识,训练能力。 环节二: 精讲细品,读悟得法 1.整体感知全段。 2.学习“上课时”。 3.学习“下课后”。 4.指导朗读。 教师活动: 1.请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分了几个方面来叙述这所小学的“可爱”?(板书:上课时,下课后) 2.学习“上课时”。文中从哪里到哪里都是讲上课时的情景的呢?课件相机出示“上课时”的句子: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3.指名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4.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习生字“读”,“静”,“停”。(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后,练习书写) 5.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可爱的呢?自由读一读,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在相关的句子下画上记号。 6.小组汇报交流,说说哪些地方让你发现了“安静”也很可爱? 7.课件出示句子,学习表达:“山林里的朋友”指谁?对比读下面这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后,悟出表达的新鲜:可以用拟人的手法举例子写出上课时的特点——安静,这样写也能给人带来新鲜感,让大家感受更深刻。 8.学习“下课后”。文中从哪里到哪里讲的是下课后的情景的呢?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9.相机学习“孔”“雀”,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后,练习书写。随文识记生字“摔”“跤”。 10.指导学生回忆学习“上课时”的方法,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这一部分。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所想的画面的特点。 11.检查自学效果。点名汇报自学情况,相机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紧紧抓住下课后的“热闹”这一特点,然后结合山林里的动物来表达,生动又有趣。 12.小结: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作者叙述时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表达方法来叙述,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