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音乐全册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活动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 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如:电话铃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的声音;关门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发现和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培养学生安静倾听的习惯。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声音的特质,能够辨别出这些声音。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再现生活中声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 说话听的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 (二)新课 1.初步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导言:耳朵能听到各种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能模仿一下么? 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简单小结: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声音世界的美妙。 2.看图片配音 导言:哪位同学能模仿这些声音? (1)驴子的叫声、母鸡的叫声、公鸡的叫声、鸟的叫声、牛的叫声、蟋蟀的叫声…… (2)女孩的叫声、打雷、大雨……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分类,为后面教学铺垫。 3.看动画配音 (1)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无声) 提问:我们一起看动画,你能说说其中应该有哪些声音么? 学生看后回答并模仿这些声音,教师总结评价。 (2)欣赏动画《生活中的声音》(有声) 导言:这次老师播放声音,大家看一看,听一听。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再次完整模仿动画中的声音。 4.简单分类 教师与学生一起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出示图片) 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电视…… 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风……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并试着模仿这些声音吗? 学生模仿并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评价总结。 (三)课堂小结 声音世界是多么美妙和有趣啊,只要同学们今后注意倾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有意思的声音。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 3. 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 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 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 (一)初步感受 1. 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 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 1. 《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 2. 节奏朗读法教歌词。 例: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 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 (三)分句教唱 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 例: 学生跟着教师分句学唱。 教学要求:在教唱过程中随时注意纠正学生咬字,指导学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演唱,注意不要喊唱。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学生跟音乐集体或个别演唱。 (四)力度表现 教师再次范唱,提问:注意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区别。 教师要求:范唱力度变化要明显,带有表情地演唱。 学生回答哪里有力度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总结。 学生带有甜美的表情和清晰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聆听《大雨和小雨》伴奏,学生集体或个别演唱。 教师要求: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跟着有表情地张口,不出声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和演唱时的口型。 三、创编表演 1.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请学生观察动画中大雨和小雨有何区别。 2. 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教师总结评价,请个别学生表演。 教师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 四、歌词创编 1. 欣赏《大鸭和小鸭》动画,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动物的声音。 学生欣赏完动画回答出有大鸭、小鸭、大公鸡、小鸡的声音。 2. 教师示范将歌曲改唱成《大公鸡和小鸡》。 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重新填词演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3. 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歌词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歌词,将歌曲改成《大鸭和小鸭》并演唱。 教师总结评价,个别或集体再次演唱。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此环节,教师可以只指导学生一起创编出《大公鸡和小鸡》的歌词并演唱,也可以再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的声音创编歌词。 五、课堂小结 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小音乐家,回家后把你的创作唱给爸爸妈妈听,希望你们创编出更多的歌词来演唱。 《布谷》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歌曲《布谷》改编自德国儿童歌曲《报春》。原歌词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布谷鸟在尽情歌唱春天的来临。因本单元是秋季入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原歌词的内容与季节不符,故编写组对歌词进行了改编。 歌曲为3/4拍,大调式,有的三个乐句组成。歌曲音域不宽,只有五度,有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节奏简单。 歌曲第一乐句以模仿“布谷”叫声的小三度跳进开始,生动、活泼,而后半句级进的的旋律与前半句形成对比。第二乐句以向上模进的乐句构成,优美、从容。第三乐句,部分再现了第一乐句的元素:前半句三度的音程跳进“5—3”,后半句的节奏“X X X ︱X - 0︱”;旋律从“5”开始逐渐下降,稳定的结束在调式主音上。歌曲虽然短小,但全曲既对比又统一,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2. 初步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3. 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三、教学重点 1. 演唱歌曲《布谷》。 四、教学难点 1. 感受3/4拍歌曲韵律。 2. 用正确的姿势及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 教师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学生聆听并模仿。 2. 教师范唱“5 3 0 ︱”导入。 布谷 (二)学唱歌曲 1. 聆听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2. 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边听边随教师律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或听范唱模仿演唱,范唱唱一句,学生来模仿着唱一句。 4.学生跟歌曲伴奏,分小组演唱歌曲。 (三)演唱姿势 1.教师利用媒体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简要讲解歌唱呼吸的方法。 2.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表现歌曲 1.前两小节的休止符处尽量不换气,应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教师纠正演唱姿势及呼吸。 2.“5 3 0 ︱”应唱得富有弹性。 布谷 3.第二乐句应唱得连贯,后半句是前半句的上行模进,力度可以稍强。 师:“让我们唱吧,让我们跳吧”这句应怎样读?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 4.“5 – 3 ︱”注意不要与“5 3 0 ︱”混淆。 5.运用“强 弱 弱”的不同动作边唱歌曲,边拍节奏,感受四三拍韵律。 6.完整演唱歌曲《布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不但进行了歌曲的律动,还和老师合作演唱了歌曲,并且知道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希望今后都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每一首歌。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知识课)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 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 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韵律活动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探索声音活动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已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请一学生敲——用力敲,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 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 生:强、重、大 师:同学们有三种答案,老师比较同意其中的一位同学的答案,他敲的声音比较强。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强”,请大家看大屏幕。“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f”来表示“强”。(出示“f”)以后你们在音乐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那么你能模仿我们生活当中强的声音吗? 师: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对,是“弱” 出示“弱” 师:“弱”也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p”来表示“弱”。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模仿很强的声音,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弱的声音。(动作幅度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