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堂实录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卖炭翁》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师: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在课本上接触到了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吧! (板书作者课题) 师:《卖炭翁》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这是一首乐府诗、叙事诗、讽喻诗。 二、教学过程:眼中有事、心中有情 1.活动一: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将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 2.活动二:小组推选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点评或提出疑问。同学们要注意“裳”“辗”“敕”“系”等字的读音。 3.下面同学们来听一下有关《卖炭翁》的范读视频,学习一下停顿和节奏,并思考:这首诗在句式与用韵上与以往读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经学生回答、交流后) 4.活动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同桌合作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抓住细节,将故事讲述完整。同学们要注意“伐薪烧炭、十指黑、衣正单、一尺雪、辗冰辙、充炭直”等复述中的关键词语,认真地感受这则故事。 1.古代的文学作品总是“即事抒情”,诗人白居易在描绘“卖炭翁”这一形象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这种情感? (学生回答、交流、探究) 2.诗人是如何来展现其“可怜”的? (1)活动一:请同学们细读文本,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卖炭翁的具体语句和关键句,品味其“可怜之处”。 关键句1:满面尘灰烟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对卖炭翁的外貌进行描写,且用颜色词的鲜明对比,展现其生活贫苦和烧炭艰辛。两鬓白发“苍苍”,可见其年事已高;“十指黑”反映出老翁终日烧炭劳作;“满面尘灰”表现身体条件堪忧。 关键句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采用设问的修辞,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对卖炭翁进行心理描写并揭示卖炭的原因,仅仅是解决衣食问题,愿望非常卑微。这句话也揭示出卖炭翁的心理非常矛盾,身上明明衣正单,却还希望天寒能多卖些炭,这是底层小人物极其卑微的生存境态。 关键句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生:“一尺雪”,言雪之大之厚,天气之寒冷。卖炭翁在冰天雪地驾车而行,何其艰难。“辗冰辙”使人想象到“衣正单”的老翁在冰雪覆路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形象。“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在茫茫路途中筋疲力尽的情景。“泥中歇”这个动作最能刺痛我们。 关键句4: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生:“伐”和“烧”两个动词,明确展现出炭的来源。“南山中”点明老翁劳作的地点,位置偏远,也揭示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侧面表现出老翁烧炭的辛苦与不易,也由此看出下文“一车炭”对于他而言是何等的珍贵! 【总结】卖炭翁就是这样一位“苍老、艰辛、卑微、贫困且满怀希望的形象。 (2)活动二:联系上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请描写出老翁“驱车送炭”的具体场景和他内心的活动。 1.活动一:小组合作,认真品读诗中宫使抢炭相关的句子,比较宫使与卖炭翁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宫使的什么形象特点? (学生讨论并展示) (1)对比一 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这里对比的两组句子都是肖像描写,也都使用了颜色词。但不同于描绘老翁时那触目惊心的“黑”“白”,宫使的“黄衣白衫”是如此的华贵整洁,与老翁的“满面尘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正是这“衣冠楚楚”的宫使,却“忍能对面为盗贼”,令人触目惊心! 师:如何理解“翩翩”? 生:“翩翩”原指轻快的样子,在这里可以看出宫使骑着高头大马,高高在上、得意洋洋,一副轻慢无礼的样子。 (2)对比二 宫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生:这里对比的是两组动作描写。饥寒交迫、劳累至极的卖炭翁只是打算找个地方稍事休息。宫使骑马而来,只用了“把”“称”“回”“叱”“牵”几个动作,便表现出其拿出文书、宣读命令、调转车头、抢走炭车时的蛮横无理、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两相对比,更强烈地突出了卖炭翁的“可怜”命运。 (3)对比三 宫使: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师:通过这组对比,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车炭,千余斤”,如果说这就是老翁生存的希望,那么“半匹红纱一丈绫”表现了他心灵的沉重,更彻底地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两者价值悬殊,这哪里是“换”,就是赤裸裸地抢夺啊!“惜不得”此处的无声胜有声啊! 2.活动二:请齐读“宫使抢炭”部分,再次感受老翁和宫使的形象。 宫使是卖炭翁“可怜”结局的直接“凶手”,诗人通过对比,以宫使的可恨反衬卖炭翁的可怜,愈发能够表现出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对黑暗的宫市制度的愤恨之情。 活动设计:宫使的恶行令人痛恨,买炭翁的遭遇可悲可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白居易为什么要塑造卖炭翁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探究) 教师总结: 卖炭翁的故事极具代表性,反映出唐代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作者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卖炭”的小事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的腐朽,也展现出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三、我手写我心:笔下有法 (学生写作、交流展示)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示例——我们仿佛听到卖炭翁在狂风呼啸中,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他哀叹当时的统治者的专横跋扈。他会被剥削直到死去,他在那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或者:他也许会再次回到南山烧炭,他再次烧好炭出来卖时可能又会遇到宫使,他还是很难活下去。) 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请设想一下会不会有第三种结局?比如说——他卖了炭,过上了好日子? (学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基本上都有道理。北宋诗人张俞曾这样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唐代诗人李绅也曾写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过,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那样的一个让老百姓受尽磨难无法好好活下去的不合理时代,一般不会出现让卖炭翁们改变命运的的结局。 四、板书设计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卖炭翁》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