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3.我爱这土地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3 我爱这土地 学习目标 1.正确划分诗歌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3.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1. 作者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2.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 知识链接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掌握基础知识】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嘶哑( sī ) 汹涌( xiōng yǒng ) 黎明( lí ) 腐烂( fǔ ) 2. 词语解释。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激怒:发怒,受刺激而发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指物质由于长期经受风雨或细菌的侵害而败坏。 【初步感知文本】 1. 初读课文并填空 通过诗歌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意。作者把自己比作 ,通过鸟的“歌唱”和泪水来表达出自己的这份深情。从 这些地方都能看出诗人的情感。 答案:一只鸟 标题、“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很深沉” 【探究重点难点】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 答案: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欺凌) 河流——象征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答案:“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答案: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4.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 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情怀,写出几句能够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 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