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青岛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在运动时,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的是(       )。 A.自行车 B.摩天轮 C.秋千 2.下列能证实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现象有(       )。 ①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球体②我们看到太阳是圆的③人越往高处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在点燃的蜡烛旁用小锤敲击小鼓,蜡烛的火焰会(       )。 A.熄灭 B.燃烧得更剧烈 C.晃动 4.莲大大的叶片可以吸收更多的(       )。 A.阳光 B.水分 C.营养 5.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B.旷野里空气稀薄 C.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哥伦布全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7.把钢尺的一头按在桌边,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头,则另一头上的某点会上下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       )。 A.转动 B.滚动 C.振动 8.我们在做尺子伸出的长短和音高之间关系的实验时,(     )。 A.用不同的力来拨动尺子 B.用相同的力来拨动尺子 C.不用注意用力的大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上的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10.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       )。 A.推理 B.归纳 C.分析搜集证据 D.调查 二、填空题 11.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有平原,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_____山。 12.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__________千米,极地半径约为_______千米。 1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________等。 14.地球是在_________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___,运转一周为_________。 15.在观察辣椒生长前,预先确定观察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记录方法等就是在______________。 16.敲桌子能听到砰砰的声音是桌面________产生的。 17.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_________________。 18.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三、判断题 19.仙人掌没有叶子,只有茎和根。( ) 20.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成功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壤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 21.摆钟的摆所做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 22.足球守门员接住足球时,就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 23.坐地摇头风扇在运动时既有摆动,又有转动。( ) 四、连线题 24.按照运动路线,下面物体的运动属于哪种运动?连一连。 钟面上时针的转动 转椅      直线运动 飞舞的蝴蝶 推箱子 曲线运动 火箭发射 五、简答题 25.小明在暑假里参加了游泳班,开学后耳朵听不清了,你能帮他分析下原因,告诉他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26.科学与生活。 小明在游泳池中游泳,潜在水里时他依然能听到池边同学的说话声,为什么他潜在水里还能听到声音呢?写出你得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六、实验题 27.小明做了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实验,请帮他把实验记录表填完整。 实验方法 弹拨尺子 喉咙发声 敲鼓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的发现 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 我的结论 声音是由__________产生的。 七、综合题 28.某小组准备制作一份“地球、太阳、月球”科普小报,于是他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帮他们分类整理一下。 ①距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②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③直径约为3476千米④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⑤是人类 目前所知宇宙中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⑥没有空气,表面有环形山 (1)关于地球的资料_______ (2)关于太阳的资料_______ (3)关于月球的资料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自行车在运动时,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的。摩天轮和秋千的运动的是曲线运动,所以A符合题意。 2.C 【解析】 【详解】 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发展,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日趋科学。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帆船,发现总是先看到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以上选项;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球体、人越往高处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C符合题意。 3.C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传播,而且声音也是具有能量的。在点燃的蜡烛旁用小锤敲击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鼓面面对烛火,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晃动。 4.A 【解析】 【详解】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莲大大的叶片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 5.C 【解析】 【详解】 声音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导致听起来响亮。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6.A 【解析】 【详解】 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首先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C 【解析】 【详解】 物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平动、振动、转动、滚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钢尺的运动的方式振动,所以C符合题意。 8.B 【解析】 【详解】 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如果要探究尺子长短和音高的关系,我们最好要用相同的力来拨动尺子。改变的是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B符合题意。 9.B 【解析】 【详解】 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我们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范围,声音太微弱可能就听不到了,A错误。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正确。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C错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振动,可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同学们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11.环形 【解析】 【详解】 月球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和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等。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月球表面高低起伏。 12.     6378     6356 【解析】 【详解】 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地半径6356千米,平均半径约 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13.转动 【解析】 【详解】 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14.     一定的     行星     一年 【解析】 【详解】 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是在一定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一周是一年,就是365天。 15.     内容     时间     制订观察计划 【解析】 【详解】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推理反思指即指对自己所做所为或人生经历的总结,并从中找出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制订观察计划指预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记录方法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有直接推理推理、间接推理推理等。 16.振动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敲桌子能听到砰砰的声音是桌面振动产生的。 17.力 【解析】 【详解】 根据对力的作用的认识,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根据对力的作用的认识,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 18.状态 【解析】 【详解】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认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 19.× 【解析】 【详解】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仙人掌有茎和根,也有叶子,只不过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退化成了刺。 20.× 【解析】 【详解】 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阿尔德林第二个踏上月球。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但只是停留在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我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中秋赏月、月亮女神等。 21.× 【解析】 【详解】 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摆钟的摆所做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2.√ 【解析】 【详解】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接住了对方射来的球,接球的力施力物体是守门员,受力物体是球;足球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3.√ 【解析】 【详解】 物体运动方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