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表格式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3.9《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课题 昼夜交替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3.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历程。 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其规律。 难点 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明确: 相同之处:同一个地点,景物一样。 不同之处:第一幅是白天,第二幅是黑天。 2、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 播放视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观察异同 观看昼夜现象 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1、古人对昼夜现象有哪些解释? 播放视频。 2、阅读教材,人类对昼夜现象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历程? 明确: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三 足金乌,于是就把金乌出来时看作白天,把金乌休息 时看作夜晚。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古人借助神话故事揭示自然现象,表现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 (2)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地心说”观点: ① 地球是球体。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 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②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 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 由运动。 ③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3)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日心说”观点: ① 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② 地球在运动,并且每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象。 ③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哥白尼去世60年后,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论证并宣扬了哥白尼的学说。 二、模拟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1、实验材料 手电筒(电灯)、地球仪等。 2、模拟昼夜现象 (1)实验过程 ①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    ②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③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 (2)实验讨论:昼夜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明确: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而且不透明,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时,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只能黑着,这就产生了白天与黑夜。 (3)解释:白天、黑夜、清晨及傍晚 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3、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观看视频模拟实验,观察昼夜交替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播放视频。 (2)动手实验 ①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②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③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三、模拟地球自转 1、坐在公共汽车上,汽车向前行驶,窗外的树木往哪个方向运动? 明确:向后运动,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2、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会怎么运动? 明确:地球自西向东按逆时针自转。 3、实验材料 转椅、日月星云模型、卡片 4、实验过程 (1)第一次模拟实验 让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模拟地球上的人,同时在眼睛两侧贴上卡片,遮挡左右视野。让其他同学手拿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模型,顺时针绕着转椅上的人走动。模拟太阳、月亮、星星从左眼帘出现,右眼帘消失的自然现象。让转椅上的学生用简图表示太阳、地球的运动模式。 回答:实验1中太阳、地球的运动模式 实验现象:太阳从左眼帘出现,右眼帘消失。 (2)第二次模拟实验 手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模型的同学站立不动,由一个同学转动转椅,第一次顺时针旋转,第二次逆时针旋转。要求转椅上的同学描述左眼帘出现了什么现象,眼前看到了什么现象,右眼帘出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顺时针转时,右眼始终看到太阳,是白天;左眼始终是黑天。逆时针转时,左眼始终看到太阳,是白天;右眼始终是黑天。 回答:哪一种旋转方式会出现和日常生活中相一致的自然现象? 明确:在实验中,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从左眼帘出现,从右眼帘消失,呈顺时针旋转,这与我们平时观察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相一致。 5、两次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推断,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知识卡 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播放短片:地球自转 四、寻找地球自转证据 1、这是摄影爱好者拍到的北极星及周围星星的运动轨迹,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地球在慢慢自转,这是地球自转的证据之一。 2、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星星在动,而北极星不动? 明确:地球对所有物体产生了吸引力,而且地球上的人、房屋、山川、河流等一切都在跟着转动,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日月星辰离得比较遥远,所以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的运动。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处于人们的视觉中心,所以北极星看起来“不动”,而其他星体旋转。 3、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还有哪些? 播放视频:地球自转的证据。 4、科学阅读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由( )引起的。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自转和公转 2.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的国家是( ) A.印度 B.巴西 C.加拿大 3.属于“日心说”观点的是( )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三足金乌出来为白天,休息时为夜晚 4.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推断地球的旋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始终不动 5.不能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南北半球植物自然缠绕方向 B.水流旋涡现象 C.四季交替 (二)判断题 1.水面上漂浮的物体最终都会漂向岸边是地球自转结果。( ) 2.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 ) 3.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年。( ) 4.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 5.法国旭日东升,美国已夕阳西下。( ) 六、作业布置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观看视频 阅读教材回答 准备材料 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回答 阅读资料 观看视频 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 推测 认识材料 轮流合作实验 画出太阳、地球运动模式 回答实验现象 轮流合作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 比较回答 交流昼夜交替现象形成原因 观察回答 讨论 看视频 阅读资料 独立完成 认识昼夜交替 现象及人类认识昼夜现象的历程。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现象,探索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现象,探索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收集地球自转的证据。 课堂达标检测 延伸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3.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调查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 2.调查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 3.根据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 4.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重点 调查周围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和开花时间,并编制花钟。 难点 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受什么影响? 明确:昼夜交替。 2、每个白天, 都要落进黑夜。 每个黑夜, 都将迎来自天。 昼夜之间, 交错着最美的句点。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光照、天气等多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因素又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昼夜交替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预测: (1)影响花的开合和香味:如夜来香、紫茉莉、合欢等。 (2)影响叶片的张合:如国槐、紫荆、含羞草等豆科植物。 (3)影响植物的生长:白天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蒸腾作用强,需要充足的水分;晚上光线不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减弱,消耗有机物。 回答 交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调查:周围植物的昼夜交替变化 1、合欢树的叶子和郁金香的花发生怎样的昼夜交替变化?(展示图片) 明确:白天张开,晚上合拢。 2、牵牛花的昼夜变化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明确:子夜时合拢,清晨4点开始绽放,上午10点完全开放。 3、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子夜晚张开,白天收拢。周围有哪些植物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 (1)调查要求 ◆使用手机或数码照相机拍摄它们在白天和夜晚时的照片,然后进行对比。 ◆课外调查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先询问长辈然后有目的拍摄。 (2)观察记录 (3)调查交流 ①白天开放、晚上闭合的花:大王莲、牵牛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