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暮江吟》优秀教案3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有关《暮江吟》优秀教案3篇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残   ——→ 月   阳   → 美   江   ——→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2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3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   师: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成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