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举报
资源描述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绞夹、孔卷、搓、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   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单色和多色染制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教学重点: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   教学难点:   多色染制与空白处理。   教学准备:   扎染的围巾、生宣纸、彩色墨水、各种染纸作品、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安排好学习用具。   二、引题激情:   师:你们熟悉哪些扎染产品?   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   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引出新课,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三、讲授新知:   板书:美丽的染纸   师:(打开范作品让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老师出示几十幅风格各异,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1.观察认识: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师:为了染出的图形均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捏挤的作用是节省颜料,并能染得透。老师把三角形的每个角分别浸入颜色之中,这叫浸染法。用毛笔点上去,叫做点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还有一种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颜色,叫浓破淡法。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叠方法和几种染制方法这一重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将突破"留白"这一难点)   2.尝试理解:   师: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刚才老师是怎样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   师: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   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在学习染纸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其过程和染法,同时板书:折、夹、挤、染、展开。染法:冲染、浸染、浓破淡。   在学生折纸时,提醒学生注意夹子的角度、位置、面积的大小、色调的深浅及留出空白的地方。同时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此曲典雅大方,有一种古典美,听来给人一种协调和谐的感觉。   3.自我评价:   师:展示优秀作业12幅。刚才同学们染的第一张作业很不错,就像江南一带的蓝印花布一样漂亮。我们应该在染的过程中胆大心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4.想象创造:   我们还可以在同一张作品中染上几种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在染过单色之后,再学习多色染法,这样的过渡学生易于接受,难度也降低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   5.深入研究:   师: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它们还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先剪纸再染。   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具特色的作品来。这些都是老师利用染纸作业加工的工艺品。   各种形式的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四、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   发奖不只是为奖而发奖,它是染纸这一课的延伸和继续,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染纸的奥秘。   板书设计: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美术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儿童的面部特征,包括脸形,五官的特征。特别是在不同表情时的面部肌肉的外形变化,重点是了解各种表情时眉毛、眼部和嘴巴的变化。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儿童面部表情变化的一般规律,熟悉几种变化要点。   2、 力图用整体地观察方法,用简洁的线条概括人物的表情。   3、 培养学生对人物画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2、观察五官特征。方法:自己照镜子观察----------同桌对视-----------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加深感知。   3、 提出作业要求:要求临摹,画面构图安排得当;用线简洁果断,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作画顺序得当:脸形--------发式---------五官,教师作过程性的示范。   4、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5、 师生评价,总结。   课后反思:其一、发现不少一部分学生作画的态度不够认真,没有按照要求去画,存在着乱画的现象,我想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这一情况加强引导,先不必过于的指责。其二、构图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许类似这样的作业画得太少。其三、很多学生课堂纪律不好,效率很差。交好完成作业的数量不多。(五年级的美术课大多存在这样现象)美术教案 篇3 执 教:   李倩   课 型:   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通过折、剪制作美丽的雪花,训练学生灵巧的双 手,激发学生创造美,热爱美的情感。   重点难点:   雪花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检查学生用品用具,注意摆放整齐。   二、导入新课:   讲故事《冬姑娘的礼物》。冬姑娘的礼物是什么?你喜欢这份礼物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导出课题:雪花飘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叙述下雪时的情景,学生跟做,将自己的小像贴在作业纸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剪好的雪花,让学生小奖章观察雪花的样子,并请学生叙述一下。   3、演示制作方法:   ⑴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   ⑵用三角尺的60度角,折出一边(分三个部分)   ⑶再对折。   ⑷在上面进行刻画,剪成雪花的样子。   四、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剪制雪花。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2、将剪好的雪花粘贴上去。   五、教学评价:   1、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评,强调积少成多,人多力量大的合作精神。   2、课后拓展:可以制作雪花图案的贺年卡,送给教师,同学,表达自己的心意。   3、听音乐,下课。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中虾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能力目标:能体会运笔用墨的技巧和方法,临摹齐百石的国画——虾。   情感目标:学习齐白石一生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   兴趣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虾的结构及动态,能用水墨画出各种形态的虾。   三、教学难点   体会怎样合理地运笔用墨来表现虾的形态。   四、教学过程   (一)说人品画   课的开始,我便请孩子们自由地谈对画坛巨匠齐白石的了解。孩子们纷纷举手,兴致勃勃地说起了齐白石:他是湘潭人,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画家,他能书善画,最擅长的是画虾。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协会的主席、北京画院名誉院长,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孩子们都很专注,我用齐白石说的一句话“若非实物,一生未敢落笔”来总结了他的艺术态度后,便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一段齐白石   画虾的录像。   (影片介绍:晚年的白石老人,年事虽高却天天坚持画画,他把砚比作田,把自己比作牛。“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正是他耕耘不息的真实写照。   在人们眼中一提到齐白石老爷爷的作品,都会想到他画的虾。为了画虾,他曾在笔洗里养了几只虾,每天观察)   孩子们一下就被影片吸引了,随后有孩子总结说: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就在笔洗里养了几只虾,日日看,时时观察。还有同学马上补充:齐白石爷爷把自己比作牛,把砚比作田,很勤奋地画画   “那么,经过长期观察,日日练习,不断改进,齐白石这位严谨、勤奋、注重观察生活的画家又是怎样简洁生动地表现姿态各异的虾的呢?”我的总结和设问带着孩子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二)探索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虾,了解虾的结构   对于虾,孩子们都不陌生,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说着生活中所见虾的形态:虾前面有长长的须;虾身上有硬壳、还有很多脚,身子的形状像钩子;虾身很透明,若隐若现我告诉他们,虾的须是用来感知方   向和食物的,并利用放大了的图片,让大家看到虾身   上的硬壳是分了节的。然后结合课件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虾可以分为:头胸部、腹部(分节)、尾部、足、触角等几个部分,提示   他们要画出生动的虾,就要注意观察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思考:如何画出虾透明的感觉,怎样用墨?   2、欣赏名作,领悟用笔用墨的技巧。   带着疑问,孩子们欣赏了齐白石的作品——虾(CAI出示图片)   通过边观察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齐白石画的虾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虾的用墨处理十分讲究,有浓有淡,其中头部和眼睛是用浓墨画的,画虾身和头部是侧锋用笔,画虾的须和足都是中锋用笔。   第2课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教学重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欣赏《向日葵》。   2.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1)观察与识色。   (2)提问。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体验   1.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体验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体验   3.任意找一种《向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