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阅读突破第六章专题二Ⅰ群诗通练四政治讽喻 (含详解)

举报
资源描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 主题解说 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讽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揭示的。 一、(2019·河南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 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⑤照乘,指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二、(2018·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① 杜 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③,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 ①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②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③晁错对于削藩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④《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 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 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 4.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          三、(2018·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②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③。 注 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了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③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中的“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 B.诗歌第二句写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开凿运河的工程之巨、耗费之大。 C.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然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是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 D.“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 6.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 答:          答案精析 1.B [“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 2.①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②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3.C [“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错,诗歌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 4.(1)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出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相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2)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 诗意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之事,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5.B [诗歌第二句意为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而非“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并且该句也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6.(1)运用想象(或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2)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3)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4)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诗意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喧闹的鼓声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拂浪的旌旗招展水中日月之影漂浮。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